在液体里工作的机械密封,大多靠动、静环摩擦面之间的液膜润滑——这层液膜是保证密封稳定运转、用得久的关键,没它不行。动、静环之间的摩擦会因为条件不同,出现四种情况:(1)干摩擦:滑动面上没液体进去,也就没液膜,只有尘土、氧化层或者吸附的气体分子。动、静环一转,肯定发热、磨...
在液体里工作的机械密封,大多靠动、静环摩擦面之间的液膜润滑——这层液膜是保证密封稳定运转、用得久的关键,没它不行。
动、静环之间的摩擦会因为条件不同,出现四种情况:(1)干摩擦:滑动面上没液体进去,也就没液膜,只有尘土、氧化层或者吸附的气体分子。动、静环一转,肯定发热、磨损变严重,最后漏液。(2)边界润滑:要是动、静环之间压力太大,或者液体没法在摩擦面形成好的液膜,液体就会从间隙里挤出去。因为表面不是平的,凹凸不平,凸的地方会接触磨损,凹的地方还留着液体的润滑性,这就是边界润滑——磨损和发热中等。(3)半液体润滑:滑动面的凹坑里有液体,接触面之间维持一层很薄的液膜,发热和磨损都比较轻。而且液膜出口处的表面张力会限制液体漏出来,效果不错。(4)完全液体润滑:如果动、静环之间压力不够,间隙变大,液膜变厚,这时候没有固体接触,也就没摩擦,但缝隙太大,根本密封不住,漏得厉害——除了受控膜机械密封,实际用的时候一般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
实际用的时候,机械密封的动、静环大多处于边界润滑或半液体润滑状态——半液体润滑是*好的,摩擦系数小,磨损和发热都让人满意,密封效果也*优。
想让机械密封工作得好,得综合考虑介质特性、压力、温度、滑动速度这些因素,但还有几个关键点:选合适的动、静环压力,设计合理的润滑结构,提高摩擦表面的质量——这些都能保证密封有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强化润滑结构:
1. 端面偏心:普通机械密封的动环、静环中心和轴中心线是一条线的。要是把其中一个环的端面中心跟轴中心线偏移一点,旋转的时候就能把润滑液带到滑动面里润滑。但偏心不能太大——高压情况下,偏心会让端面压力不均匀,磨损也不均匀;高转速密封别用动环做偏心环,不然离心力不平衡,机器会震动。
2. 端面开槽:高压、高转速的机械想保持液膜很难——高压和高速产生的摩擦热容易把液膜破坏。这时候开槽强化润滑特别有效。动环或静环都能开槽,一般开在更耐磨的材料上,但别同时开,不然润滑效果变弱。还要注意:如果液体是顺离心力流(外流式),槽开在静环上,避免离心力把脏东西带到摩擦面;要是逆离心力流(内流式),槽开在动环上,离心力能把脏东西从槽里甩出去。槽的形状有矩形、楔形啥的,别太多也别太深,不然漏得更多。
3. 静压润滑:就是把有压力的润滑液直接通到摩擦面里润滑——润滑液得用单独的液源,比如液压泵。这股压力能和机械内部的流体压力对抗,这种形式也叫流体静压力密封。
如果是气体介质的机械密封,得想办法建立气膜润滑——比如用气体静压受控膜密封,或者用固体润滑(选自润滑材料做动、静环)。要是条件允许,*好把气体介质换成液体的,又好润滑又好密封。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