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昆明学工业设计,找对老师能少走很多弯路。昆明艺术留学国际艺术教育有位“实战派”工业设计导师Mr.Tian——米兰理工大学产品创新设计硕士,拿过意大利A’Design、美国IDEA等国际大奖,还做过北京公交站改造、米兰设计周展出这样的真实项目。今天就来聊聊他的“硬核”经历,看看他怎么把米兰设计思维带进课堂。
工业设计不是画效果图那么简单,得真刀真枪做项目——这是Mr.Tian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是米兰理工大学产品创新设计硕士,履历里堆着实实在在的项目:北京景山公园公共设施再设计、通州公交车站改造、和意大利cyrcus公司合作的项目上了米兰设计周、还有波音公司的乘机需求调研、luka智能阅读机器人项目……这些不是简历上的“装饰”,是他能拍着胸脯跟学生讲“设计怎么解决真问题”的底气——比如做通州公交站时,他蹲了半个月站台,记了三本用户笔记,才搞清楚“老人上下车要扶哪里”“雨天站台积水怎么排”。
奖项是设计实力的“硬通货”,但Mr.Tian从不说“我拿过多少奖”——反而会翻出旧电脑里的原型文件,跟学生数:意大利A’Design银奖的保温杯项目,改了17版;和丰杯银奖的公共设施项目,跑了罗马5个社区调研;老凤祥纪念品设计三等奖,画了30张草图……他的获奖清单能列半页:意大利A’Design银奖、美国IDEA优秀奖、市长杯三等奖、第六届慈溪杯优秀奖……但这些奖的“内核”,都是“笨功夫”——比如为了优化保温杯的便携性,他把杯身直径从8cm缩到7.5cm,试了5种材质,才平衡了重量和保温效果。
教设计不是教软件,是教“怎么想”。Mr.Tian常跟学生说:“人生没有直线上升的成功,设计也是,得曲线进步。”这句话是他自己撞出来的——当年在米兰理工拿全额奖学金,做公共设施项目时,为了调一个扶手的角度,他跑遍罗马街头,看老人、孕妇、小孩怎么用;后来在米兰设计周展出作品,前前后后改了20版草图,才过了导师的“原型关”。他带学生做作品集,从不让“一步到位”:草图要画10版,原型要做5个,用户调研要跑3次——就像他当年那样,把米兰理工“重实践、慢迭代”的基因,拆成一节节课:比如为了优化一个座椅的弧度,会带着学生去公园蹲点,记清楚“胖人坐哪里舒服”“小孩会不会卡腿”。
工业设计要落地,最怕“想当然”——但Mr.Tian*会把复杂问题讲成“家常话”。比如他在米兰设计周展出的cyrcus项目,针对老年人“弯腰痛点”,他会跟学生拆:用户调研怎么找问题?——不是发问卷,是跟着老人逛公园,看他怎么捡地上的东西;3D建模怎么优化结构?——把扶手的倾斜角从10度调到15度,试了10次才找到“不费劲”的角度;材料选塑料还是金属?——算成本:塑料比金属便宜30%,但耐用性差2年,最后选了加纤维的环保塑料……再比如通州公交站的遮雨棚,他会讲:角度为什么是15度?——通州雨季风大,15度能把雨水“甩”出去,不会灌进站台;座椅高度为什么是45cm?——调研发现,老人坐下时膝盖弯90度*舒服,算下来正好45cm。
想跟着这样的老师学?昆明艺术留学国际艺术教育不只有Mr.Tian——ACG国际艺术教育做的是“从画图到就业”的全链条:作品集培训、欧美艺术预科、留学规划,还有产业实习、就业推荐。不管你是想冲米兰理工、代尔夫特这样的学校,还是想进国内设计公司,这里能帮你把“想法”变成“落地的设计”。有空可以去五华区南屏街世纪中心的校区看看——毕竟好设计是练出来的,好老师可遇不可求。
资深课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