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德语课表更新啦——VIP按次缴费,保质兜底,从A1到C1各级别都有,团报、连报有折扣,老学员推荐还能拿奖励。对了,各校区会根据咨询和报名量微调课程,提前问清楚就行。聊到德语学习,我们就一个核心理念:听说先跑。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得让你能听懂、敢张嘴;知识点不搞堆砌,...
10月德语课表更新啦——VIP按次缴费,保质兜底,从A1到C1各级别都有,团报、连报有折扣,老学员推荐还能拿奖励。对了,各校区会根据咨询和报名量微调课程,提前问清楚就行。
聊到德语学习,我们就一个核心理念:听说先跑。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得让你能听懂、敢张嘴;知识点不搞堆砌,得把深层逻辑扒开揉碎了讲,听完就能记住。
怎么落地?老师得主动搭台子——丢开课本让学生大段说德语,比如全程用德语问答;语法也得“瘦身”,别让学生背一堆没用的规则,重点是帮他们把知识点“焊”在脑子里。
但有些纯德语环节就是花架子——要么没从零基础就抓,要么光走形式,老师学生扯着德语装样子,结果班里没人听得懂,有什么用?
怕说错?完全没必要!只要德国人能get你的意思、能聊下去,错了就错了——重点是你敢说、想表达。基础阶段本来就是“错误高发期”,越敢错越进步快!除非是德国人听不懂的表达,或者老犯同一种错,否则别揪着纠错,反而浇灭勇气。
口语的命门是勇气,得像护着小树苗一样护着。别把德语当“高不可攀的外语”,得“藐视”它——“不就是德语吗?不就是虚拟式吗?”,就像学英语方言、甚至老家话那样,别纠结知识点对不对,先噼里啪啦说痛快了再说。
勇气谁给?老师啊!老师得把所有知识点的“牛角尖”都钻透,学生问任何问题,都能三句话说清、戳中要害,站得高看得透,学生自然不纠结,敢张嘴。
有人问能不能自学?能,但划不来——第*效率低到离谱,第二容易养坏毛病(比如发音歪了没人纠),第三大概率半途而废。越厉害的学生越需要好老师,老师和高徒本来就是互相成就的。
怎么扩词汇量?A1到B1阶段,老老实实在老师带下边啃教材边记基础词——基础都没打牢,谈扩展就是空中楼阁。等你到B1,会发现市面上大部分语法书、词汇书都不好用,太飘。
上课效率怎么样?从零到B2(对应雅思6分)或C1(雅思7分),大概800学时。业余时间隔三差五来上课,一年到两年就能搞定。你想,英语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也就1000小时课,战线拉太长,反而学疲了。
得有天赋才能做到?才不是!普通天赋、普通努力就够。那为什么有的德语专业四年都达不到?其实很多人能,但做不到的要么是教学环节低效(比如前两年学扎实,后面放长假语感全丢),要么是语法讲得太碎,光罗列知识点,还把记单词的事全推给学生——这根本不对。
记单词是老师的活!不然上课干嘛?学生单词都记不住,后面的听说读写全没法推进。为啥教学法理论里没提这点?可能因为*早搞教学法的是会英语、拉丁语的欧洲人,他们觉得记德语单词跟玩似的,语法也像儿童游戏,根本没当回事。
课上重点解决啥?“理解”和“记忆”必须在课上搞定——知识点讲透逻辑,几分钟就弄明白,剩下的时间练“熟巧”。但熟巧得反复练,课上只能练个入门,课后得读、得背,每天半小时*好,实在做不到也没事,至少不会掉链子。
课后要写一堆作业吗?不用!作业要精,语言类主要是口头的。课堂效率才是命根子——要是老师光在课上堆知识点,指望学生课后自己悟,那就是甩锅。布置一堆作业占学生时间?那是剥削——做得到的是少数,做不到老师还怪学生,这不讲理。
对了,我们是达赫德语,就盯着德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做。上海、北京、长春都有校区,课程、备考、德国留学一站式搞定。地址记好:上海虹口校区在海泰时代大厦2楼(10号线四川北路2号口);北京校区在中关村大厦1720室(10/4号线海淀黄庄A口);长春校区在南湖假日酒店1楼(1号线工农广场站往东500米)。
专注于德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