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顺德碧桂园社区里藏着间2016年创办的和炁琴舍,创办人常提用“心贴心”的方式传丝弦古琴。这儿把吴门琴曲和国学揉进少儿课堂,让娃在拨弦时养“温良”心性;成人零基础也不怕,小班制教法连“泛音”都能讲成“雨滴落荷叶”。琴音里裹着静,不管是娃学养正还是成人找静心处,这儿都能给你一段不一样的丝弦时光。
周末上午的琴舍很有意思,热闹里裹着静——6岁的朵朵凑在秋子老师跟前认琴弦,老师点着“宫商角徵羽”,顺口就讲《论语》里“乐和政治通着气”的小故事;隔壁小班更暖,几个孩子围坐抚琴,琴案上摊着《弟子规》的绘本,字儿上还画了小太阳。这种“琴曲裹着国学”的课,就是和炁琴舍的魂儿——把国学里真善美的东西揉进琴课里,养孩子的文化底气、音乐感觉,还有坐得住的专注力,给书香门第的娃扎下传统文化的根。孩子们按弦、弹泛音的时候,“温良恭俭让”的小种子,就悄悄钻进心里了。
琴舍的魂儿是创办人常提。这位总穿素色棉麻衣裳的青年琴人,身上带着股不属于这个年纪的静。学员都说,听常老师讲琴像听山涧水响,没多余的花架子,却能钻进人心里——这跟他以前进山闭关琢磨琴道的事儿分不开。他总说,古琴不是用来表演的乐器,是“心和心贴在一起”的玩意儿——教琴得先教“静”,学琴得先学“定”,这才是丝弦琴道*金贵的东西。现在他就想把丝弦古琴这门非遗传下去,用余力做件有意思的事儿。
家长*常问“我家娃坐不住5分钟,能学琴不?”可秋子老师的课上,压根没“坐不住”的娃。她有招儿——把《梅花三弄》拆成手指游戏,用彩笔在琴弦上画小猫小狗标音位,甚至带着娃边弹边念《三字经》。她专门教小孩学琴,方法特别活,总把国学里的东西掺进课堂,既是老师也像朋友。有家长笑:“以前哄娃读国学像打仗,现在练琴时娃自己就把‘人之初’背下来了,比我教得还顺。”
好多成人想学古琴,怕“上手难”“跟不上”,可和炁琴舍格格老师的零基础班总满员。跟传统琴馆“一对多、进度飞”不一样,这儿是“一对一”或小班,老师能盯着你每根手指的姿势——连“泛音”都能比成“雨滴砸在荷叶上”,零基础的人听了都懂。35岁的林女士是上班族,第一次上课就学会了《沧海一声笑》的片段,她笑着说:“原来古琴没那么难,格格老师的话像剥橘子,一层一层剥开,甜汁儿都漏出来了。”
不管是想给娃种传统文化的根,还是自己想找个地方静一静,和炁琴舍都合适。这儿没考级的压力,只有吴门清雅道风琴曲的味儿,飘得满屋子都是;也没刻板的教法,就讲“大道特别简单”的理儿——2016年常提开这家琴舍,就是想用“心贴心”“大道简单”的法子传丝弦古琴,教的是吴门清雅道风琴曲,学的是用琴悟道,养的是身心,悟的是当下的好日子。
现在预约试听,还能跟着老师摸一摸丝弦琴的温软音色——说不定,你和琴道的缘分,就从这一下拨弦开始。
"佛山和炁丝弦古琴文化馆"是佛山市和气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基于教育宝SaaS管理系统开设的店铺, 若该店铺信息涉嫌虚假或违法, 请点击这里向教育宝反馈,我们将依法进行处理。
标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