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填志愿,怕滑档、怕浪费分、怕和孩子闹矛盾?潍坊三立育才教育深耕多年,从政策研究到系统辅助,从一对一指导到心理疏导,把填志愿的“坑”都帮着避开。五年来指导近1000考生没失误,连家长的焦虑都能疏解,成了不少潍坊家庭的“志愿放心选”。
2017年山东新高考刚改革,潍坊三立育才教育就扎进政策堆里——每年录取数据变什么,专业调整改哪儿,门儿清。五年来指导近1000名考生填报志愿没失误,靠的不是运气,是把每个考生的分数、位次、兴趣往政策里“嵌”,把“冲稳保”磨得细之又细:分数怎么搭位次,兴趣怎么贴专业,“冲”不踩线,“保”不浪费。
孙希峰是团队的“主心骨”,不是光挂“山东省大学生生涯规划导师”的名——2017年起就带着团队做“AI云志愿填报系统”,还写了本《山东新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把政策条文掰碎了变成考生能看懂的“填志愿攻略”。这些年他常去潍坊日报融媒体教育频道、山东省新华书店的“齐鲁老师公益讲坛”讲高考规划,和潍坊电信、银行合作开讲座,家长们说“听他讲一遍,比自己翻三天资料管用”。
家长们*烦志愿填报像“开盲盒”——信息太多挑花眼,规则复杂像绕口令。三立育才的办法简单:“人+系统”一起上。资深填报师先一对一跟考生聊:你喜欢啥?以后想干啥?再用系统跑三年录取数据,把“踩线进会不会被退档”“专业级差怎么算”这些坑提前绕开。有家长分享,去年孩子刚过一本线,老师结合系统分析,帮着捡漏了个不错的专业,现在孩子学得可带劲了。
填志愿不只是填表格,更是“家庭心理战”。高三学生小李之前总焦虑“考砸了怎么办”,家长跟着失眠。三立育才的“高考心桥”服务正好管这个:先给小李疏解“怕考砸”的内耗,再教家长怎么和孩子聊志愿——别上来就说“你必须报师范”,要顺着孩子的兴趣聊。最后小李和家长一起定了方向,填报时一点没纠结。
孙希峰的“本事”还不止这些——他是高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2014年起就帮山东人社厅下属的青年创就业促进会做大学生生涯规划,8年里给潍坊学院、山东畜牧兽医学院等多所高校讲了近5万人次的生涯课;2016年开始做青少年心理和亲子关系,8年帮1000多个家庭调解过矛盾,100多个中学生回归校园、*提高,30多个最后通过高考规划考进理想大学。2023年潍坊市妇联请他当“和美家庭讲师团”的亲子教育讲师——填志愿的事儿,到最后往往是“家庭事儿”,他连这个都能帮着理顺。
选志愿填报服务,选的就是“放心”。三立育才把政策研究、系统研发、心理疏导、一对一指导都揉进每个环节里,连潍坊市妇联都认可。潍坊家长说:“把孩子的志愿交给他们,我们踏实。”
高考填志愿是孩子人生的重要一步,别让“信息差”耽误了。三立育才用多年实战经验、自己研发的系统和贴心的全流程服务,帮考生把分数“用在刀刃上”。要是你家有考生,不妨去了解下——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才是对孩子未来负责的做法。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