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德育怎么不变成“空口说教”?博思融合职高的答案藏在日常里:班主任每天10分钟聊天,帮学生揪出学习困惑;学生自己做“智能垃圾分类装置”,在吵架又和好中学会协作;连晨跑打卡、实训课工具归位,都在悄悄练自律和责任。这所学校把“全员育人”装进每一件小事,让德育从墙上“走”到学生心里,帮孩子不仅学技能,更成长为有担当的职业人。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关键在能不能落地——不是挂墙上的标语,是真真切切的行动。博思融合职高从办学起就把德育当核心,喊的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做的是“责任到全员,育在全过程”——这句话不是口号,是校园里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儿。
比如班主任的1v1辅导,不是应付检查的“谈心表”。高二小林的班主任王老师,每天课后必留10分钟跟他聊:昨天数学卷子哪题卡壳了?上周去企业参观有没有喜欢的岗位?连他纠结要不要报的技能竞赛,王老师都帮着查了往年真题。这种“盯着人”的辅导,让小林说“感觉自己不是班级里的‘小透明’”。除了班主任,学校还搞分层学程管理——基础弱的学生,德育路径跟着实训节奏调;想走竞赛路线的,学涯规划每一步都有反馈,真的是“一人一策”。
传统德育爱讲大道理,这儿的德育却“活”在活动里。去年校园科技节,学生团队自己设计“智能垃圾分类装置”,编程的同学熬了三晚改代码,跑材料的同学跟厂家磨了一周砍价,最后拿了市级奖——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吵架又和好的过程里,懂了什么叫“责任”“协作”。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自主策划的文体节、组队参加的创新创业赛,不是为了拿奖而搞,是让学生在做事儿里“摸”到德育的味儿,比课堂上讲十遍都管用。
职业学校的孩子常迷茫:我以后要做什么?要变成什么样的人?博思融合职高的德育就盯着这些“痛点”——从日常小事儿抓起。每天晨跑打卡,不是为了凑步数,是练“说到做到”的自律;实训课结束,工具必须归位摆整齐,是教“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连食堂打饭排队,都在培养“懂规则”的意识。校长说过:“我们要的不是‘会操作机器的人’,是‘能扛事儿、懂合作的职业人’。”这些小事儿,就是把“职业素养”往学生骨子里装。
选职业学校,选的不只是技能,更是孩子成长的“底色”。博思融合职高的德育不是“额外加的课”,是渗进每天的晨跑、每堂实训课、每个学生自己策划的活动里的——全员盯着,全程跟着,全方位裹着。如果想让孩子学技能的同时,更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当职业人”,这所学校值得看看。毕竟,能让每个学生都觉得“我被看见了”“我能行”的德育,才是真的能帮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