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茶艺圈,春茗是个“接地气”的乌龙茶专家。深耕近十年的二级茶艺师,不玩花架子——拿两杯铁观音让你尝“回甘”和“涩感”,攥着紫砂壶讲“壶型配茶性”,把专业知识变成“盖碗1/5投茶量”这种生活参照,连传统茶艺都能玩出ins风冷萃、奶茶调饮的新花样。今天,来聊聊这位把乌龙茶“泡进日常里”的传承者。
去年深秋的乌龙茶课上,学员小林盯着两杯茶皱眉头——直到春茗把杯子推到她面前:“别记术语,喝一口。”一杯是5秒出汤的铁观音,入口清冽,喉咙里慢慢漫开甜;另一杯闷了30秒,舌头先麻了一下,像含了片生柿子。“这就是‘回甘’和‘涩感’的区别——嘴巴不会骗人。”这种“先尝后讲”的课,是春茗的常态。作为三品茶学的特邀老师,她总说:“茶艺不是表演,是让人喝到好茶的本事。”
做了近十年乌龙茶,拿过二级茶艺师证,春茗*懂新手的“怕”:“光岩茶、铁观音、凤凰单丛就十几种,光记名字就晕。”她的解法很“笨”——从茶具开始“拆”。课上她会攥着紫砂壶让学员摸:“扁腹壶散热快,泡高香的肉桂正好,香气不会跑;圆腹壶保温好,老枞水仙得用它焖,才能出那种“像喝了口蜜般的醇厚”。”连“壶型配茶性”这种专业词,都被她说成“选杯子喝热水还是冰饮”——学员边摸壶边记笔记,倒觉得“原来乌龙茶的‘难’,拆开来就是生活里的小细节”。
“在家泡的乌龙茶总没茶馆好喝?”这是春茗被问得*多的问题。她的答案就藏在“三个错”里:“投茶太多像堆小山,水温太高烫坏茶味,出汤太慢像熬中药。”她会现场演示“纠错”:投茶量用“盖碗的1/5”当参照——“差不多是你抓一把瓜子的量”;水温用手背试杯壁——“不烫得缩手就行”;出汤时喊“1-2-3,倒!”练手速。学员阿琳笑:“以前泡乌龙茶像‘熬药’,现在按老师的‘傻瓜步骤’,我家孩子都喊‘妈妈泡的茶香香的’。”
有人说传统茶艺“老气”,春茗偏要拧着来。她的茶席上会摆ins风玻璃杯,泡冷萃乌龙——“加片柠檬,拍张茶汤从浅黄变琥珀的图发朋友圈,年轻人就愿意试”;甚至教大家用乌龙茶调奶茶:“茶底用凤凰单丛,加牛奶煮两分钟,比外面买的还香。”她总说:“老手艺要活下去,就得走进年轻人的生活。”
想跟着春茗这样的老师学茶?三品茶学或许能接住你的期待。这儿不只有“手把手教泡茶”的实操课,还有系统的理论+实操——全按国家标准来,想考茶艺师、评茶师、制茶师证都能学。教室在地铁沿线,有休闲区能坐下来聊茶,小班上课能凑着茶席碰细节。福利也实在:每周有茶叶品鉴会,跟茶友唠心得;每月换主题茶会,春天喝明前乌龙,秋天喝岩茶;每季度有专家讲座,讲行业最新动态;*贴心的是,学完一年内能免费重修——怕学了忘?再来练,不用额外花钱。
不管你是想当专业茶艺师,还是就想在办公室泡杯好喝的乌龙茶,来这儿,春茗和她的“茶友们”正等着——毕竟,茶的美好,从来都不是“端着”的,是泡在生活里的。
三品茶学,专业科学系统的茶艺培训
小班/任意时段,全日制,白天班,晚班,周六周日,周六全天,周六上午,周六下午,周日全天,周日上午,周日下午,暑假班,寒假班
小班/任意时段
小班/任意时段,全日制,白天班,晚班,周六周日,周六全天,周六上午,周六下午,周日全天,周日上午,周日下午,暑假班,寒假班,其它班
小班/任意时段
大班/任意时段,全日制,白天班,晚班,周六周日,周六全天,周六下午,周日全天,周日上午,周日下午,暑假班,寒假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