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平和发了份“学生带电子产品到校”的申请书——手机、电脑、电子手表,没家长授权一律不准带。但没“一刀切”,学习用的(查资料、写作业),在规定时间内随便用。入国际学校就有“手机自由”?别想了——合理用手机本来就是学生的必修课。上海其他国际学校怎么管?大致分三类。第一类严...
昨天平和发了份“学生带电子产品到校”的申请书——手机、电脑、电子手表,没家长授权一律不准带。但没“一刀切”,学习用的(查资料、写作业),在规定时间内随便用。
入国际学校就有“手机自由”?别想了——合理用手机本来就是学生的必修课。上海其他国际学校怎么管?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严格管控,比如“四校八大”之首的光华剑桥:晚上八点半回寝才能拿手机,每天就1.5小时;除了高三,其他年级不准用平板,电脑平板一概不能带宿舍,带了就没收。
WLSA也严:*多带1台电脑+1部手机,教学区用手机直接没收;每晚22:30断网,手机自由时间就20:30-22:10这1小时40分钟。但学习用电脑没问题。
第二类适度使用,比如世外:手机能?,但管时间管软件——能?微信、戴耳机,可除了听音乐别想娱乐;平板电脑?十年级一概不准,高年级特定情况能用,但限制一堆。
领科差不多:低年级管得严——第一年统一收手机,每天就2小时;后两年自己管。但校园网有限制,只能用钉钉和学习软件,游戏别想,连微信都用不了。
全人教育的包玉刚也讲“合理用”:10年级手机宿监统一管,不能带教学区;每天晚自习前领手机,结束后手机电脑全上交,第二天早上领电脑。年级越高管得越松,高年级有更多自主空间。
第三类自由管理,比如上海“*鸡血”的星河湾:不强制收手机,社团、午休、体育课都能用;晚自习也不收手机、不逼学习,全靠自觉和学术氛围。
最近有人说国际学校“衡水化”——管手机、卷学习,跟体制内没区别?其实不一样:体制内大多“一刀切”禁用,国际学校是教你“正确用”,养自律习惯。你看全球,美国三十多个州管学生手机,英国伊顿公学新生不让用智能手机,改用诺基亚复古机——手机问题上,全世界老师家长都一条心。
再说国际学校的“卷”,和体制内不一样:体制内高考一考定终身,国际学生要平衡课程大考、活动竞赛、语言、GPA,每刻都得拼——课程、竞赛、社团、夏校、游学,哪样都要花精力。“衡水化”就是调侃解压,毕竟想上学校哪都得努力。但国际教育好就好在评价多元、升学上限高,孩子能学得松快又有效。
百闻不如一见!10月15日(周三)米特联合领科上海开专场探校——小规模精英团,能和老师一对一深聊;工作日去,能真实感受教学氛围,知道报考要求、考试范围,还能带着孩子提前逛校园。就20组名额,先到先得。
米特世界教育:为未来精英提供教育规划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