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的蔡同学,和代码打交道两年,凭着一股喜欢和死磕的劲儿,拿了好几个省级、编程奖。聊起怎么开始学编程的,蔡同学眼睛亮得很:“就是喜欢啊!”最开始学的是好入门的Scratch和Python,做了小游戏发给同学玩,大家觉得有意思,他自己也特开心,就彻底掉编程坑里了。后来觉...
八年级的蔡同学,和代码打交道两年,凭着一股喜欢和死磕的劲儿,拿了好几个省级、编程奖。
聊起怎么开始学编程的,蔡同学眼睛亮得很:“就是喜欢啊!”最开始学的是好入门的Scratch和Python,做了小游戏发给同学玩,大家觉得有意思,他自己也特开心,就彻底掉编程坑里了。
后来觉得做简单游戏不过瘾,转去学C++——他说这玩意儿能练计算思维,比如把问题拆成步骤找*优解,还能学数据建模,越烧脑越喜欢。慢慢碰到复杂问题,他也会先拆逻辑、设计算法,耐心比以前稳多了。
这份“喜欢就熬下去”的劲儿,让他在编程圈冒了尖:2024年CSP-J复赛二等奖,2024-2025年信息素养大赛一等奖,2025年蓝桥杯更拿了省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每张奖状都是他盯着代码调出来的。
学编程这两年,蔡同学说自己“脑子变‘刁’了”:学了算法和数据结构后,逻辑、数学思维都往上窜,推理判断更准,连做事的严谨性都是调代码练的——毕竟少个分号程序就崩,能不仔细吗?
哪能没坎儿?有时候搞不懂代码里的逻辑顺序、条件结构,还有和数学挂钩的原理,更要在规定时间里找*优解。但他不躲,要么一道题试好几种解法比着来,要么翻网络课、AI课程,或者看B站博主讲解、找老师问——只要能解决问题,什么招儿都用。
这儿得提爸妈和老师的劲儿:爸妈不管他,只要喜欢就支持,买课给钱、熬夜陪等;老师不只是教代码,更教他“拆问题”——把复杂事儿掰成小块,甚至能借别的的招儿解决编程问题。
说到未来,蔡同学早想好了俩事儿:一是做能学知识的游戏,不是光玩,得能启发思考学新东西,就像当初和同学分享小游戏那样,好玩还能有收获;二是以后进编程行业,但不追热点,想搞IA(智能增强),用技术真真切切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现在AI火得很,他倒没瞎跑,就想让代码在真实场景里有用。
从“喜欢”开始,到拿奖、变厉害,蔡同学用两年证明:喜欢一件事,死磕下去,真能开出花。希望他以后接着用代码当翅膀,在数字世界里瞎折腾——折腾出更多属于自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