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西安的秋意里触摸盛唐?北京中艺藏的唐代壁画修复研学课,让你跟着陕历博专家逛唐墓、看馆藏,再回课堂学临摹修复。3天实地探访+4天集中培训,从“看壁画”到“做壁画”,零基础也能学会调矿物颜料、画唐代线条。把千年的色彩变成手里的本事,这样的研学,比旅游更有温度。
去年秋天,西安一座唐代墓葬的壁画修复现场,几位学员围着陕历博的专家,攥着石杵磨青金石粉——“这颜料和唐代工匠用的一模一样,连石杵都是复刻的唐式”,学员举着刚磨好的群青粉,眼睛亮得像壁画里的明珠。这样的场景,是中艺藏唐代壁画研学课*日常的“小热闹”。
盛唐的密码藏在每一幅壁画里:墓道里的骆驼队记录着丝绸之路的繁忙,博物馆里的仕女图留着唐代的“时尚审美”,连壁画上的云纹都带着万国来朝的舒展。中艺藏把“看”和“学”连在一起:2024年9月13-15日先去西安研学,跟着专家钻唐墓、看馆藏,摸清楚壁画的“原汁原味”;10月4-7日回课堂上《唐代壁画修复与传统临摹》师资班,把实地的“热闹”变成案头的“本事”。学员都说:“秋天的西安本来就美,边逛边学,比单纯旅游有劲儿多了。”
*让学员受用的是陕历博的专家们——不是光讲理论的“书智障者”,是天天和壁画打交道的“老把式”。他们会蹲在学员旁边,指着临摹稿说:“你看这线条,唐代画师用狼毫笔,中锋行笔才会有那种“筋肉”感;还有这群青,得用青金石磨粉加鹿胶调,不然颜色浮。”连怎么选石杵、怎么磨颜料都教,学的是手艺,更是老祖宗的“讲究”。
不少人担心“零基础能学会吗?”课程早想好了——从“讲故事”开始:先讲唐代壁画里的“小秘密”,比如为什么墓壁画有那么多骆驼(丝绸之路的见证)、为什么仕女的眉毛是“蛾眉”(唐代流行);再教技法,从握笔姿势到调矿物颜料,从画线条到上色做旧,每一步都有老师扶着。上期王姐说:“我之前连毛笔都拿不稳,现在能画出《簪花仕女图》的局部,比孩子的美术课还有成就感!”
中艺藏不是“卖课的”——2014年由范泽宏校长创立,背后是一群文博专家,专门把老手艺变成能学的课程。他们说:“壁画不是博物馆里的‘冷石头’,是能传下去的‘活文化’。”在这里,你学的不止是调颜料、画线条,更是和千年的画师“对话”——比如用和唐代一样的方法调群青,画和唐代一样的线条,那种“接住了”的感觉,比什么都珍贵。
想试试把唐代的色彩“拿”在手里?来中艺藏就行——不仅能学手艺,还能认识一群同好,连专家签名的临摹教材都能拿到。毕竟,能把千年的壁画技艺传下去,比什么都有意义。
专业解答文物修复师、鉴定估价师培训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