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堆里泡了两年的七年级男生林同学,13岁那年和编程结了缘——原因特实在:“想让计算机帮自己做事”。在他眼里,电脑像个藏着浑身本事的“小伙伴”,编程就是和它说话的钥匙。可刚碰代码没几天,就撞了墙:陌生的语法像天书,复杂的逻辑绕得人头疼。但一想起“让电脑帮自己干活”的念头...
字符堆里泡了两年的七年级男生林同学,13岁那年和编程结了缘——原因特实在:“想让计算机帮自己做事”。在他眼里,电脑像个藏着浑身本事的“小伙伴”,编程就是和它说话的钥匙。
可刚碰代码没几天,就撞了墙:陌生的语法像天书,复杂的逻辑绕得人头疼。但一想起“让电脑帮自己干活”的念头,又浑身是劲——怕耽误上课,他学会了“抠时间”:上课好好听,作业赶紧写,课余时间全扑在代码上,从*基础的指令开始,慢慢搭自己的编程地基。
难是真难,有时候逻辑卡得死死的,代码错得找不着北。但他从不说“算了”——先自己熬半小时,熬不出来就查Perplexity,或者拽着懂行的老师同学问,直到把问题揉碎了弄明白。
慢慢的,手里的活真练出来了:不仅把计算机基础吃透了,还能自己写程序,甚至会挑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攒下的本事,直接让他在赛场拿了“全满贯”:青少年科技创新设计大赛国赛一等奖、第16届蓝桥杯国赛一等奖、2025年ITC科技创新实践大赛一等奖,还有三亚锦标赛二等奖。
他这一路没少靠“外援”——老师和家长不仅塞给他一堆计算机书,还教他怎么学更省劲,帮他绕开了不少坑,让他追着梦想跑的时候,心里特别踏实。
现在编程对他来说,早就是每天的“固定动作”了。问起未来,他眼睛亮得很:“我就想让计算机变成我的高效助手。”以后要接着往深里钻,学更厉害的技术,做更实用的程序和工具——不仅帮自己省时间,还要让别人也能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