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依米书院

教师的提醒:有多少孩子是‘积懒成笨’?

2025年10月17日 更新

上课时检查反复强调的知识点,扫到心不在焉的小X,提问他居然不会——这么简单的内容,我让他下课背好,大课间来找我。结果大课间等半天没见人,同学说他在走廊打打闹闹玩得正嗨。叫过来时他满头汗,问为什么不来,不说话;让背知识点,他直着眼说“我背不过”。我批评他:“课上反复讲,又...

上课时检查反复强调的知识点,扫到心不在焉的小X,提问他居然不会——这么简单的内容,我让他下课背好,大课间来找我。结果大课间等半天没见人,同学说他在走廊打打闹闹玩得正嗨。叫过来时他满头汗,问为什么不来,不说话;让背知识点,他直着眼说“我背不过”。我批评他:“课上反复讲,又给你课下时间,这是笨还是懒?”本意让他反思懒,结果他认真想了想,说“是因为笨”。

从教近二十年,见过不少偷懒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次见孩子主动选“笨”。可他根本不笨啊——刚才在走廊活蹦乱跳反应快得很,现在为了应付我,居然说自己是“笨蛋”。我又气又笑,忽然反应过来:这孩子是懒太久了,懒到连“努把力”的念头都不愿意有。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脑子里蹦出个词:积懒成笨。

这样的孩子我见多了,特别是刚升初一的新生。我当中学老师这么多年,每接一届初一新生都有个体会:开学前几天再积极的孩子,一两个星期后准“原形毕露”——你总会先记住两类学生:特别皮的,和特别懒的。不说调皮的,就说这些懒孩子:积极三两天,立马露出本性。哪怕我特意布置很少的作业,还是有人不完成。问原因,他们要么皱着眉装无辜,要么瞪着眼装痛苦,交涉半天说“一定改”,第二天该不做还是不做。我心里叹气:他们都不觉得“该完成作业”了,主观上放弃了动脑动手,整个人都麻了。

其实他们也想做好,想给老师留好印象。可美好愿望敌不过懒惰习惯——稍作努力就觉得“每天坚持完成作业太累了”,转头又回到大脑“休眠”状态,和作业“消极对抗”。你和他说别的,他有说有笑;一提学习,立刻木呆呆的。

我想起我家孩子刚上一年级那会儿,习惯差得很,作业天天磨到半夜。有次老师让背课文,他抱着书翻来翻去,一会儿抠橡皮一会儿挠头,催多少次都没用。到九点半,他揉着眼睛说“我困了”,他爸板着脸说:“背不熟不许睡,一个字都不能错。”孩子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转头看我,我咬咬牙说“听爸爸的”。那天晚上他哭着背,从抽抽搭搭到声音哑了,终于磕磕巴巴背下来。后来他做作业还是慢,还是想偷懒,但我知道他心里有根弦:能拖,但不能不做。

这件事让我明白:孩子第一次遇到困难时,家长的态度太重要了。每个孩子从第一次做作业遇到困难起,就会从家长的态度里“读”到对学习的要求——态度温和但严格的,给了孩子尊重和底线;态度强硬的,给了底线但孩子会压抑;态度摇摆的,给了讨价还价的空间;抱怨的,给了“不学”的理由;“怎样都好”的,让孩子对自己没要求。

*让我无奈的是那些“自认为懂教育”的家长——张口闭口“宽容接纳”“快乐教育”,觉得“不管就是*好的管”。可他们忘了,宽容不是没要求,快乐教育也不是让孩子想怎样就怎样。你对孩子没要求,孩子就对自己没底线,到最后懒成习惯,想改都难。

家长在教育上偷懒,孩子就会在要求自己上偷懒。一次两次觉得没关系,三次四次觉得“对学习没影响”,可孩子的心理早就在放纵里变了——等*掉下来、习惯养坏了,才发现“积懒成笨”已经成了事实。

对这样的孩子,我年轻时是气愤不解,现在只剩心疼叹息。他们哪里是笨!是没了思考和勤奋的习惯啊。

我当老师这么多年,见过太多孩子的起落:有的孩子一开始聪明,凭着脑子好使*还能看,可越到后面越懒,没习惯没毅力,*哗哗往下掉;有的孩子一开始不显眼,可稳扎稳打,有耐心有韧性,过了瓶颈期越学越顺,最后*远超预期。真的,学习这事儿,越到后面越不靠智商,靠的是习惯和坚持。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习惯。我特别认同——习惯的根在家庭。不管孩子聪明不聪明,家长都得教他:别投机取巧,做什么事都得认真,学什么都得踏实。

培养习惯的*好时候,就是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时候家长别躲,得陪着孩子冲过去——别摇摆,别抱怨,别撒手。你的态度会悄悄刻在孩子心里,你的做法就是在告诉他:“这事能成”。

至于已经懒成习惯的孩子,也不是没救——但光靠孩子自己肯定不行。他得要家长的支持,得要理解和耐心,慢慢把坏习气掰过来。

最后想对家长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觉醒,投入到科学的家庭教育里来。

加微信咨询
依米邵老师 @杭州依米书院
微信号:152******68

杭州中高考课程规划、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速看!杭州市一模地理卷结构调整,暗示 2026 浙江地理高考风向? 浙江职高生必看!全日制高考冲刺班开班,助你圆大学梦 依米托管—用爱伴随成长 休学返校之前适应学习 | 全日制招生 Hey~依米书院招人啦!
相关课程
标准版
教育宝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