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选艺术班,家长最怕遇不上靠谱老师——兼职说换就换、水平没谱?潍坊弦月艺术藏着“双保障”:有两次上国庆阅兵的萨克斯演奏家当老师,有科班全职团队告别“游击队”教学,还有省级专家定期“把脉”。十年积淀的“师资家底”,让孩子学艺术稳当又扎实。
上周六架子鼓教室闹翻了——孩子们围着郭彬老师追着问:“您当年在天安门广场吹萨克斯紧张吗?”这位两次站国庆阅兵舞台的“明星老师”,履历里全是“硬货”:2011年东海舰队军乐团萨克斯二部首席,2015、2019年两次国庆阅兵演奏员,还跟着“海上丝绸之路”远洋访问团去过马来西亚、意大利等20个国家。可到了课堂上,他比军乐团里还严谨——蹲下来掰着孩子的手调鼓棒角度,连指节发力都要反复练。孩子们说:“郭老师的课,比看动画片还上瘾!”
家长*烦的就是“刚适应老师就换”,弦月这儿没这事儿——全职老师都是签正规合同的科班生,一待就是好几年。像教吉他的王萌,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毕业,拿着上海音乐学院吉他十级证,在这儿五年了。她带的学生从6岁小孩到60岁阿姨都有,连退休的张阿姨都能弹着尤克里里唱《青花瓷》。“全职老师就是孩子的‘常驻伴学’,指法歪没歪、练琴偷没偷懒,我们门儿清。”王萌笑着说。
老师教得好不好,得有人盯着——弦月找了省级专家定期来“把脉”,还逼着老师内部“充电”。上个月山东艺术学院的闫惠芳教授刚来讲课,戴志明老师(山艺艺术硕士)带着钢琴组磨了一周《小奏鸣曲》的教法;这周架子鼓老师又在练新的爵士鼓节奏型,连休息时都在敲桌沿找感觉。就像手机系统要更新一样,老师的技能也得定期“升级”——这样教孩子,才不会用“老方法”教“新问题”。
师资强不强,看“家底”就知道——弦月从北京发祥,在山东扎了10年,从“规范”到“标准”再到“品牌”,没少较真。现在全职老师30多个,全是科班出身;专家库涵盖声乐、器乐、舞蹈各个领域,连前台都能说出每个孩子的练琴进度。这种把“师资”当命根的劲儿,家长能不放心?
想让孩子学艺术遇良师?弦月的“全职+专家”就是靠谱队友——不仅有全职科班生稳扎稳打,有省级专家盯着,还有实实在在的平台:和中国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等考级协会合作,是全国青少年美育素质测评济南仅有的定点机构;定期办消夏晚会、上山东电视台春晚,还有“弦月杯”内部赛、省市大中型比赛。专业的人,陪孩子把艺术梦唱成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