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I(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搞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刊、摘要和关键词——它能从引证角度评论文术价值,还能快速搭起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1961年创刊的SCI,和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并称世界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国际上公认这仨...
SCI(科学引文索引)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搞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刊、摘要和关键词——它能从引证角度评论文术价值,还能快速搭起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
1961年创刊的SCI,和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并称世界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国际上公认这仨是科学统计与评价的主要工具,其中SCI分量*重。
40年下来,SCI早从单一印刷本变成了电子化、集成化的网络检索系统,功能很强。它以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律、加菲尔德引文分析理论为基础,靠论文被引频次等统计,能全方位评学术期刊和成果——现在不管是国家、机构、高校还是期刊、研究者,学术水平都常拿它当指标。
SCI主要收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论文,所以指标适合评基础研究成果。基础研究的成果大多是论文,评价成果常简化成评论文对科学进展的影响,SCI也因此成了国际公认*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
它收录的期刊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来自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主要是美国、英国、荷兰这些,也收部分中国(包括港澳台)的刊物。
聊完自然科学的SCI,再扯社会科学的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它是SCI的姊妹篇,同样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搞的,现在能统计不同国家地区的社科论文数量,是个大型检索工具。
1999年SSCI全文收了1809种最重要的社科期刊,覆盖人类学、法律、经济等55个领域;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甚至社论、自传、书信,选刊1300多种。
到2009年6月,SSCI已经标引了2684种社科期刊,还收SCIE里涉及社科研究的论文,领域从人类学、考古学到女性研究、运输,几乎涵盖所有社科方向。
国际检索工具之外,国内社科领域还有个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很重要。南京大学搞出来的,是国家和教育部的重点项目,专门查中文社科论文的收录和被引情况。
CSSCI按文献计量学规律,定量定性结合,从全国2700多种中文人文社科期刊里,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当来源期刊。现在教育部把CSSCI数据当高校机构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的重要考核指标。
它的来源期刊是南大中国社科研究评价中心按选刊原则选的,报教育部批准——要看影响因子、被引总次数这些数量指标,还要听各专家意见,每年会增删调整。
目前北大、清华、人大等100多个单位都在用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评价的依据,收了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等25大类500多种期刊。
搞懂这些检索工具,再看国内核心期刊的遴选体系——核心期刊就是学术水平高的刊物,是评刊物的不是评具体成果的,但现在很多高校科研单位评职称、博士答辩、申项目、评学术水平,都要求发核心。
国内核心遴选体系有7种,文科类占三个:第*个是南大的CSSCI,由南大中国社科研究评价中心搞的,收25大类500多种期刊;第二个是北大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同类里挺权威,影响力仅次于CSSCI和CSCD;第三个是社科院文献中心的CHSSCD(社科院核心)——通俗说就是文科核心。
文科核心的认可度一般是CSSCI>北大核心>社科院核心,三种目录有不少重合的刊物。理科类两种:一种是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覆盖数、理、化、生物、农林、医药、工程等,是SCI平台上第*个非英文数据库;另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CSTP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叫科技核心),按JCR模式选了1405种科技期刊——通俗说就是理工农医类的核心。
综合类两种:武大的RCCSE(中国核心期刊目录),是武大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文理交叉的跨学科机构)搞的;还有CNKI的CCD(中国引文数据库),靠CNKI收录的数据库和增补期刊的参考文献建的,源数据包括学术期刊、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