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2025年银龄讲学计划实施通知,以县为单位推,不少地方已经动起来——有地方返聘退休教师,月薪六千。这让好多人犯嘀咕:不是说生源少、老师过剩、转岗分流都成常态了吗?怎么还招退休的?年轻老师咋办?毕业生本来就难找工作,这又怎么办?其实教师转岗分流早有政策信号。...
近日教育部发布2025年银龄讲学计划实施通知,以县为单位推,不少地方已经动起来——有地方返聘退休教师,月薪六千。这让好多人犯嘀咕:不是说生源少、老师过剩、转岗分流都成常态了吗?怎么还招退休的?年轻老师咋办?毕业生本来就难找工作,这又怎么办?
其实教师转岗分流早有政策信号。去年中共中央、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里,明确要根据各地实际,搞跨学段动态调整和师资余缺调配。北师大教育学部乔锦忠副教授团队算过,到2035年光义务教育阶段,老师过剩就得近200万人。
转岗分流不是新鲜事,改革早开始了。2022年6月南京江北新区出了“区管校聘”改革意见,明确要试转变岗位、待岗培训、解聘这套退出机制。试行第一年,60多个初中老师转去后勤,小学还有5人待岗、1人被辞。2024年1月丰台也发了措施,说要加强年度考核结果运用,探索退出机制。
2024年秋天起,忠县黄金镇中心小学34个老师“带岗分流”去了县城几所小学。45岁的黄玉玲说,她之前的学校13年前有800多学生,2024年只剩194人,53个老师里不少人“无生可教”。可县城的忠州第四小学3000多学生,才200个老师。忠县教委负责人跟《光明日报》说,这不是流失也不是争相进城,是让编制跟着生源走,富余老师选岗分流。
那么被分流的老师都去哪了?目前看有这几个走向:
第*种是校内转——转、转学段、去小班。比如有的老师从富余专业转去教音乐、美术、心理这些缺人的科,得先培训;有的小学老师转去幼儿园或初中,换个学段;还有学校搞小班化,老师转去小班教,浙江有学校试这个,既解决过剩,教学质量还上去了,呼声*高。
第二种是换学校、换单位。除了校内调,还能转去其他学校——比如民转公(2023年衡山发过公告,得考核)、乡村老师去市区、市区老师去乡村。还有教育系统外的事业单位,通过公开选聘或内部选聘转岗。公开选聘就是事业单位给岗位,转岗老师先选;空位不够就考试,有网友说考申论。
第三种是转后勤或出教育系统。有的去后勤,有的去社区服务中心、乡镇水利站这类地方。浙江有中学老师转去社区,工资少了42%;湖南一个乡村老师改任水利站科员,二十年教学经验在防汛巡查里没用,他说职业尊严崩塌比收入减还难受。
面对转岗,老师该咋办?与其纠结编制稳不稳,不如变思维,练本事。比如学跨学科知识,或者学编程、心理学这些新兴技能,提升专业能力,增强韧性,适应教育需求变化。像小学老师筱筱去年从市区转去县中,教材、学生、家长都不一样,压力大得很,白天挤时间听课取经,晚上回家上网课学,重新摸教学、沟通方法。还有要关注政策变化,及时了解转岗细则,调整规划——有个小学老师转去事业单位做教育讯息收集解读,反而觉得更适合自己。甚至有老师直接转行做自媒体,拍短视频讲教育故事,输出观点,2年下来成了有不少粉丝的教育博主,重新找到了方向。
时代一直在变,以前的路走不通了,问题变复杂了,人肯定会迷茫。但应对迷茫的办法,或许就是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把自己当生命的主体——毕竟人生的意义,从来都是自己活出来的。
扫码咨询四六级/考研课程,领取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