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媒体内容时,你有没有遇过“内容写得好,就是没人点”的情况?其实问题大概率在设计上——新媒体设计不是“美化”那么简单,是帮信息传得更顺的实用技术,抓住4个关键原则,内容自然能吸睛。第*个原则得记死:用户中心。设计先解决需求,再谈好不好看。比如做IT培训推文,学习者想快...
做新媒体内容时,你有没有遇过“内容写得好,就是没人点”的情况?其实问题大概率在设计上——新媒体设计不是“美化”那么简单,是帮信息传得更顺的实用技术,抓住4个关键原则,内容自然能吸睛。
第*个原则得记死:用户中心。设计先解决需求,再谈好不好看。比如做IT培训推文,学习者想快速找课程、看干货,那报名按钮就得放首屏,别让用户翻3次才找到;技术术语旁边配个“代码块”“数据库”的极简小图标,降低理解门槛;手机端得把代码字体放大到16号,避免频繁缩放。没人愿意盯着乱哄哄的界面,慢慢找你的好内容。
想让用户一眼看懂内容?得靠视觉逻辑引路。《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里的4个原则,简直是新媒体设计的“公式”:亲密性就是让相关内容“凑一伙”——课程简介和报名入口的间距,得比它和作者介绍的间距小,用空行把板块分开;对齐得统一,正文两端对齐看着整齐,标题居中抓眼球,同一板块别混用两种对齐方式;重复就是全篇字体统一,比如正文用微软雅黑、标题用思源黑体,重点内容都标蓝色,强化记忆;对比就是让关键信息“扎眼”——“限时优惠”用24号粗体,普通说明用14号常规字,差异得够明显。
但设计再花哨,也不能盖过内容本身——尤其是IT、教育这类靠干货的内容,设计得“收着点”。比如代码教程页面就留“案例演示”“笔记下载”两个按钮,多余的装饰全删掉;算法流程图用极简线条,别用复杂配色干扰用户看流程;用字体大小区分“课程模块-章节标题-核心知识点”,让用户一眼看清结构。记住,美观是手段,帮用户快速get干货才是目的。
还有适配兼容问题,现在80%用户用手机看内容,设计不考虑手机端等于白做。推文得做响应式布局,电脑端显示完整的代码界面,手机端自动变成单栏滚动;“收藏”按钮不管在公众号还是小程序,都用星形图标,别让用户再学新操作;发布前一定要用不同手机测一遍,别出现“按钮点不动”“代码换行乱”的情况。
新手也不用慌,记住这个简单流程就行:先统一元素(重复),再整齐排列(对齐),接着分组归类(亲密性),最后突出重点(对比)。把这四步揉进每篇内容里,不用专业美工,也能做出让用户愿意看的新媒体作品。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助推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