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新文道考研

想上岸但是更想睡觉

2025年10月31日 更新

考研倒计时越近,不少人开始拼熬夜——“凌晨两点睡六点起”快成了备考的“标准打卡”。走进自习室,桌上摆着咖啡罐、红牛瓶,不少人眼下挂着层黑圈,明明困得眼皮打架,还攥着书硬撑:“多背个知识点,多刷套题,总能比别人多赚点。”可成年人每天得睡7到9小时,缺觉的麻烦比你以为的大。...

考研倒计时越近,不少人开始拼熬夜——“凌晨两点睡六点起”快成了备考的“标准打卡”。走进自习室,桌上摆着咖啡罐、红牛瓶,不少人眼下挂着层黑圈,明明困得眼皮打架,还攥着书硬撑:“多背个知识点,多刷套题,总能比别人多赚点。”

可成年人每天得睡7到9小时,缺觉的麻烦比你以为的大。长期睡不够,注意力飘得像没线的风筝,记单词记到第三行就忘第*行,连免疫力都往下掉——上次室友感冒,你跟着咳了整整一周,冲刺期生病,简直是撞枪口上。

牺牲睡眠其实是赔本生意——深睡眠才是帮你“存”知识点的关键。晚上睡熟时,大脑在偷偷整理白天学的东西:背的论述题、刷的数学公式,都会被归到“长期记忆”的抽屉里。熬夜背的内容?大多飘在脑子里,第二天一醒就忘得七七八八。更别说睡不够会让做题错得更多,坐12小时学的东西,可能还不如睡够8小时学6小时的效果好。

还有,越缺觉越容易慌。考研后期本来压力就大,睡不好的人看道错题都能急得掉眼泪,反复想“我是不是比别人差?”“考不上怎么办?”——情绪一乱,更没法沉下心学习。

想睡好,得找自己的节奏。试试连续几天不管闹钟,自然睡自然醒,记记总共睡了多久,找到身体“需要”的时长。然后固定作息,哪怕周末也别熬夜——生物钟稳了,睡眠质量才会好。考前一个月就得调整,让考试时间的自己刚好在状态里。

光有时长不够,睡眠质量更重要。睡前一小时别碰手机,蓝光会把褪黑素“赶跑”;卧室要黑要静要凉,别留小灯亮着;晚饭别吃太晚太饱,不然胃里翻涌着根本睡不着;午休*多30分钟,睡久了晚上准失眠。

还有些人,看似努力其实是自我感动。每天在图书馆坐满12小时,要么机械抄笔记抄得手酸,要么漫无目的地翻书,根本没动脑子想“这题考的是啥知识点?”“我之前错的地方有没有总结?”。这种“坐够时间”的努力,只是感动自己,没法真的提升能力——考研考的是理解、应用,这些都得深思考才能拿到。

比自我感动更怕的是内耗。翻来覆去想“我考不上怎么办?”“竞争对手是不是比我强十倍?”,越想越慌,脑子像被浆糊糊住,根本没法看书。内耗*耗人,它不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你没开战就先累垮。怎么办?立刻动起来——做一道数学题,背一段政治论述,用具体的事把脑子里的“焦虑”挤走。毕竟“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还有人稍微学一会儿就觉得“我好苦”,陷入“我已经很努力”的幻觉。比如今天坐了10小时,就觉得“我比所有人都拼”,可实际上,大部分时间在刷手机、发呆。这种自我感动会让你急着要回报,等*没进步时,立刻心态崩掉。真的努力是“常态”——不用喊着“我好拼”,而是平静地做题、总结,用“会不会”“对不对”衡量效果,不是用“坐了多久”。

感情问题也是考前大忌。最后阶段谈恋爱,或者和对象天天吵架,情绪像坐过山车,复习节奏全乱。单身的就先把“儿女情长”放一边,有对象的赶紧沟通:“这阵子我得拼考研,咱们互相理解下。”毕竟波动的情绪,比缺觉更毁状态。

报名后别再纠结院校。有些人报完名还反复想“我是不是该冲个更好的?”“这个学校是不是太稳了?”,越想越没底气,复习都没针对性。记住:报名截止的那一刻,就把“纠结”关掉——你选的就是当下*好的选择,全力以赴就行。

最后五十天,其实是和自己较劲。管好作息,别让缺觉拖后腿;管好行动,别做自我感动的“假努力”;管好心态,别让内耗吃掉你的精力。毕竟,“想上岸”的前提,是先“睡好觉”——稳住睡眠,才能稳住上岸的节奏。祝愿每一个熬着夜但还想睡好觉的考研人,都能一战成硕!

相关资讯
考研一对一:告别盲目,精准备考 网上确认上传的照片,会用在哪儿? 哪些大学具备保研资格? 这些院校已公布报名人数数据 27考研全程班严督学,从头到尾不掉队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