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课堂质效,近日学校语数英三大基础同步开展公开课活动。三尺讲台间,教师们以匠心设计点亮课堂;交流研讨中,同仁们以思想碰撞共探教学新径,一场围绕“成长”与“精进”的教学盛宴精彩呈现。语文课堂:在诗文中品悟经典,于研读中夯实能力语文组赵芳老师以杜甫名篇《...

为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课堂质效,近日学校语数英三大基础同步开展公开课活动。三尺讲台间,教师们以匠心设计点亮课堂;交流研讨中,同仁们以思想碰撞共探教学新径,一场围绕“成长”与“精进”的教学盛宴精彩呈现。

语文课堂:在诗文中品悟经典,于研读中夯实能力语文组赵芳老师以杜甫名篇《登高》为授课内容,巧妙将“知识点、教学点、考点”三点合一。课堂上赵老师先以“知人论世”为引,结合盛唐转衰的历史背景,带学生读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背后的家国情怀与人生况味;再通过“小组合作析意象”“师生共探炼字妙”的互动形式,引导学生拆解诗歌的对仗、韵律之美——从“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视觉壮阔,到“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听觉绵延,让学生在品读中触摸文字的感染力。最后,赵老师结合考试常见题型,手把手教学生梳理“情感分析题”“手法鉴赏题”的答题思路,比如如何从“意象叠加”推导诗人情感,如何规范表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这堂课打破传统文本教学“逐句翻译”的沉闷,让学生在沉浸式品读中,既感受经典的文学温度,又扎实掌握应试技巧,真正实现“素养与分数齐升”。





数学课堂:老带新传经验,巧解知识显实效本次数学公开课以“老教师示范、新教师成长”为脉络,聚焦知识本质与学生理解痛点设计教学。资深教师刘变霞主讲“幂函数”,没有局限于公式推导的枯燥流程,而是从“生活中常见的比例关系”切入——比如“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例关联”,通过具象案例让学生感知幂函数的变化规律。刘老师凭借多年教学经验,将复杂概念拆解为“实例感知—规律总结—拓展应用”三步,既帮学生筑牢知识根基,又引导他们学会用数学思维分析生活问题。年轻教师李雪洁则以“指数函数”为主题,注重用“直观化教学”降低理解难度。她通过动态课件展示“细胞分裂中的数量增长”“存款复利计息的金额变化”等场景,让学生直观看到指数函数“快速增长”或“逐渐衰减”的特征;课堂上还设计“小组计算PK”,让学生在限时演算中加深对公式的记忆与应用。新老教师的课堂各有亮点,既传递了扎实的教学经验,也展现了创新的教学思路,为校内教师搭建了“经验传承、创新互鉴”的学习平台。


英语课堂:聚焦非谓语动词,活用场景强应用英语组两位教师聚焦不同学段学情,以精心设计的课堂助力学生突破学习重点,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与灵活的育人智慧。张亚红老师以“非谓语动词”为授课内容,将“精准课堂”与“能力提升”深度融合,课前准备尽显细致。她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同步打印导学案分发给每位学生,为课堂实战演练做好铺垫;还特别提醒学生备齐上课用具,确保教学环节高效衔接。课堂上,张老师开篇即强调非谓语动词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随后通过层层提问,带学生回顾“to do、doing、done”的概念与区别。知识讲解后,她设计“阶梯式练习”——从基础非谓语动词题入手,逐步过渡到现实应用,手把手带领学生拆解难点、总结技巧。她以丰富的教学经验,简洁清晰地将抽象语法知识转化为易懂的讲解,同时高频互动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每一次回答后都及时给予针对性评价,充分调动了课堂积极性。年轻教师徐紫怡则为学生带来一堂生动的听力课,以“趣味教学”点燃学习热情。她巧妙融合精美PPT与条理清晰的板书,通过趣味课堂游戏自然导入新课,瞬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学中,她紧密结合生活场景讲解新短语与表达,如“book a flight(订机票)、business class(商务舱)、reserve a hotel(订酒店)”等实用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轻松掌握知识点。课堂上,徐老师以幽默中肯的语言评价学生表现,给予充分鼓励;课程尾声,她组织“role play”对话练习,让学生在模拟交流中熟练运用课堂重点表达,既巩固了听力所学,又有效锻炼了口语能力。两位教师精准对接不同年级学情——张亚红老师的课堂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应试实用性;徐紫怡老师的设计则贴合听力学习特点,侧重趣味性与语言应用能力。她们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不仅为学生带来了适配性极强的课堂体验,也为校内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思路,彰显了英语教学的多元魅力。




研思并行,共话成长公开课结束后,各组立即开展评课研讨。授课教师逐一分享设计思路与教学反思:赵芳老师坦言“下次可增加学生自主设计环节,进一步激发主动性”;李雪洁老师表示“将借鉴刘老师‘实例化教学’的经验,让抽象知识更易理解”。听课教师也围绕“课堂互动有效性”“知识点讲解清晰度”“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等话题各抒己见:有人肯定“语文课堂将考点融入经典,既扎实又不功利”;也有人建议“数学课堂可增加更多生活案例,强化知识实用性”;还有教师提出“英语情景模拟可加入更多真实对话细节,提升语言运用灵活性”。整场研讨不回避问题、不空谈理论,既有对亮点的提炼,也有对细节的优化,真正实现“以课为桥、以研促教”。



教学之路无终点,探索之途无止境。我校将持续以示范课、公开课等多种形式,推动“老带新、共成长”的教师培养模式,让课堂成为“教学相长”的阵地,以更优质的基础教学,为学生“德技并修”筑牢根基,助力他们成长为适配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END初审 | 查贝贝终审 | 杨宝梅官微投稿邮箱 | 3305674005@qq.com
专注于初三升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