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韩子一是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高三生,身高188cm,学服装表演刚满一年,目标就盯着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俩儿的时尚院校。阳光得像晒透的橘子,爱摄影、翻《Vogue》这类杂志,闲了看电影、游泳,台步走得稳,平面拍摄会找角度,镜头一对过来就能出感觉。他常挂在嘴边的...
17岁的韩子一是石家庄市第十八中学高三生,身高188cm,学服装表演刚满一年,目标就盯着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俩儿的时尚院校。阳光得像晒透的橘子,爱摄影、翻《Vogue》这类杂志,闲了看电影、游泳,台步走得稳,平面拍摄会找角度,镜头一对过来就能出感觉。他常挂在嘴边的话特实在:“在舞台上,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以形体和悦目,以气韵动人心。”
韩子一和服装表演的缘分是“撞”出来的——高二暑假陪同学去模特赛,本来就是凑个热闹,可镁光灯一打,音乐往耳朵里钻,他跟着节奏踩台步的时候,忽然听见心里“咔嗒”一声:原来不是穿好看衣服走两步那么简单,是脚底下踩着韵律,胳膊晃着光影,整个人在和设计师的衣服“对话”。那天起,他就把自己扔进了T台和课桌的夹缝里:天刚蒙蒙亮就爬起来压腿、练形体,膝盖磕青了也不揉;深夜教室的灯灭了,他还在宿舍被窝里翻错题本——左手是台步的节奏,右手是数学的公式,俩都得攥紧,松一个都不行。
他说服装表演是“流动的雕塑”“行走的诗”,可更实在的是,穿上设计师的衣服,你就得变成“翻译官”:把布料里的风、线条里的故事,用肩膀的弧度、转身的速度,甚至睫毛颤动的频率,说给观众听。去年深秋有场省级赛,差点栽了——台面湿得像抹了油,转身时脚底下一滑,整个人往前倾。他本能往下蹲,胳膊轻轻抬了一下,倒像对着第*排评委弯腰打招呼。评委们全笑了,打分表上画了圈。这事让他记到现在:专业不是站得直、走得稳就行,是急得慌的时候,能把“错”掰成“对”,把意外变成“范儿”。
现在他的目标没绕弯子:短期就想把北服、东华的门槛跨过去,在更宽的地方练本事;长远呢?想当根“线”——把奶奶织的老布和设计师的新剪裁串起来,把苏州的刺绣和巴黎的秀场系一块儿,做个能扛得起“传统”“现代”“东方”“西方”的时尚人。
指导他的服装表演老师说:“韩子一不是光有个子的孩子。外形条件好是基础,可他能听懂‘话外音’——我说‘肩膀放松点,像扛着片云’,他试两次就能找着那种‘轻’;训练时永远是*坐得住的那个,把要点嚼碎了变成自己的东西。艺考也好,以后走职业路也好,这孩子能‘出活儿’。”
资深艺考顾问老师,艺考规划,专业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