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留学第一步该干啥?多数老师都会说——先定目的地和目标校。选校时,QS世界大学排名几乎是所有人的参考。但因为QS太“香”,不少选了一百名开外学校的同学都慌:比如有个在德国读文学硕士的网友,母校是季羡林的母校,可QS才215。周围人都只认TOP 100,他总觉得自己选了...
申请留学第一步该干啥?多数老师都会说——先定目的地和目标校。选校时,QS世界大学排名几乎是所有人的参考。但因为QS太“香”,不少选了一百名开外学校的同学都慌:比如有个在德国读文学硕士的网友,母校是季羡林的母校,可QS才215。周围人都只认TOP 100,他总觉得自己选了条“没未来的路”。
那择校只能看QS吗?不看QS的话,还能参考啥?
先说说什么时候得着重看QS:如果本科是211/985,均分、语言都不差(雅思至少6.5,这也是QS前百的基本门槛);没特别喜欢的专业,热门冷门无所谓,只要学校有名;毕业后想回国进五百强,或者直接去上海等地落户——这三个条件都满足,赶紧好好研究QS,为以后铺路。
但很多时候,死盯着QS会漏掉“宝藏校”——有些学校在当地人眼里,地位跟牛津剑桥差不多。这时候得把其他因素排排序,选对你更重要的。
首先是专业和喜好。比如开头那网友,明明有更好的offer,却因为不是喜欢的专业拒了——兴趣才是坚持的动力啊!花那么多钱留学,要是学的东西没劲头,多亏。如果有喜欢的领域,专业排名比综合排名重要多了:比如商科,伦敦商学院在《金融时报》2022年欧洲商学院排名里排第二,比牛剑的商学院还牛。
然后是地理位置。有人想离家里近点,就选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有人想要更多资源,就盯着伦敦的学校——除了前百的,像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皇家霍洛威学院也会放进备选。
还有就业方向。很多学校QS没进前百,但本地雇主超认可。要是想留在当地就业,就去查学校毕业生的去向,或者本地雇主心中的院校排名。
说到底,QS是个好工具,但光看它会错过好学校。真没必要因为学校排到一百、两百开外就慌。该慌的是——你这趟留学到底有没有收获?学习、生活、眼界,有没有变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