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攥着姜堰二中录取通知书的李辰宇,说起中考只撂了句大实话:“我*中等,没编程特长根本挤不进这所重点。” 泰州这小子四年级学编程是因为“好玩”,没想到后来靠这特长拿了的政策——不仅圆了重点高中梦,连小学时数学总在及格线晃的他,初中居然能考到130多分。这哪是学编程,是编程...
刚攥着姜堰二中录取通知书的李辰宇,说起中考只撂了句大实话:“我*中等,没编程特长根本挤不进这所重点。” 泰州这小子四年级学编程是因为“好玩”,没想到后来靠这特长拿了的政策——不仅圆了重点高中梦,连小学时数学总在及格线晃的他,初中居然能考到130多分。这哪是学编程,是编程把他的成长路径改了道。
问起怎么学的编程,李辰宇倒实在:“一开始就是想做游戏,自己编出个小玩意儿特爽。” 四年级时班主任推荐课外兴趣,里面有编程,他试了节课觉得不错,回家跟妈妈说想学。
妈妈一开始没想太多:“孩子精力旺,总得有个事儿耗着,总比瞎晃强。” 之前学过书法、画画、跆拳道,没一个坚持下来,就编程留到了最后。“体育怕摔着,画画书法本地没好老师,学了几年没长进,以后也没什么就业路;编程不一样,现在都喊‘科技兴国’,懂这个的以后肯定有饭吃,路子宽。” 妈妈的账算得明白。
谁能想到,当初的兴趣选择,后来成了辰宇初升高的“硬通货”。2025年泰州姜堰区有3所重点招科技特长生,姜堰二中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4月,辰宇拿过2022-2023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实践大赛Python初中组省二等奖,2023-2024年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大赛Python组省一、全国三等奖,还有同一学年信息素养大赛Python组省一、全国优秀奖,信奥赛CSP-J/S第*轮三等奖——这些奖够硬,直接拿到了报名资格,还通过了筛选。机测用Python考了147分——满分150,直接拿了第*。
“今年计划招10个科技特长生,二十多个人考机测,就7个合格(合格线90分)。” 辰宇记得清楚,过了测试就能降35分进姜堰二中——往年录取线645,他只要考610就行。“靠文化分我肯定悬,这35分比熬夜刷几十套数学卷管用多了。” 他说这话时眼睛亮得很。
好多人觉得编程是“聪明孩子的专利”,还怕影响学业,但辰宇就是个普通孩子——不仅没耽误,反而借编程“”了。小学时数学总在及格线晃,学了编程后,初中数学动不动就130多。妈妈记得,初一数学还排班级28名,初三直接冲成第*。
“他说编程里的逻辑和数学通着,现在看数学题,脑子不像以前那样乱哄哄的,思路一下就顺了。” 妈妈笑着说,“刚拿到高一课本,他说第*章大半内容编程里都学过。” 更惊喜的是孩子的学习态度:“以前*差,没心思学,现在遇到竞赛或者感兴趣的知识,能熬夜啃完一本书。”
一开始我也怕,怕他天天抱着电脑玩游戏——哪个家长不担心这个?但事实是,编程成了他的“学习工具”:用Python爬虫下老师发的资料,考前编个“知识点问答”游戏复习,累了就做个小游戏玩十分钟——编程全揉进学习里了。
现在他都规划好高一的编程学习了,打算寒暑假接着学,多打比赛,以后想走强基、综合评价考计算机专业。目标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不想离家太远。” 妈妈举双手支持:“这个专业就业好。”
姜堰二中对科技特长生有规定,得保持特长,每学期要交学习规划,期末汇报成果。辰宇倒觉得这不是压力,是动力。
“我们就是普通工薪家庭,没什么特殊资源,教育孩子只能多看多听多琢磨。” 妈妈坦言,这几年也总结了点经验想分享:
第*得早培养兴趣——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没让他更早学。辰宇四年级才开始,初中后半段才学C++,要是一二年级就开始,基础肯定更牢,现在选择也多。“编程思维得慢慢养,低年级孩子接受新鲜事物快,学图形化编程跟玩似的,既能培养逻辑,又能保持兴趣。”
第二得系统学——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从图形化编程到Python再到C++,辰宇从没断过,“兴趣是老师,但系统学才能把兴趣变成技能。” 妈妈说,得选个靠谱的平台,跟着专业老师学,别瞎学。
第三得关注政策——早知道科技特长生政策,就能更早规划。“这些政策是给有特长的孩子多开了扇门,提前了解提前准备,才能让特长发挥*大价值。” 但她强调,别为了升学逼孩子学,“得孩子真喜欢,不然坚持不下去。”
从“觉得好玩”到“升学利器”,从数学不及格到*拔尖,李辰宇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兴趣加坚持,再加普通家庭的智慧选择。不是天上掉的,是他用兴趣和坚持拼出来的,是我们家对教育路径的选择。
AI时代,编程不是天才的专利,是每个孩子的成长“外挂”——它能帮普通孩子打开更多可能性,就像辰宇,用编程改写了自己的升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