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昊然是编程猫初代学员,全国PK赛冠军队长,北京市“英才计划”成员,2023年高考666分走强基计划进清华,前不久还作为全球编程学习者代表,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数字学习周的讲台上分享经验。他的十年编程路,起点是四年级那个因为水痘居家的暑假——被迫慢下来的日子,同学推...
常昊然是编程猫初代学员,全国PK赛冠军队长,北京市“英才计划”成员,2023年高考666分走强基计划进清华,前不久还作为全球编程学习者代表,站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数字学习周的讲台上分享经验。
他的十年编程路,起点是四年级那个因为水痘居家的暑假——被迫慢下来的日子,同学推荐他点开了编程猫。那会他对编程啥都不懂,选了图形化编程:拖拽代码块像拼乐高,逻辑是卡扣,创意是最后拼出来的样子——他一下就沉进去了。不满足只会搭,还自己学视频剪辑、PS,把各种技能揉在一起,让脑子里的想法真的“长”出来。
为啥坚持学编程?除了兴趣,他早有超越年龄的明白。他拿《未来简史》里的话解释:“21世纪的进步列车要开了,这可能是智人站的末班车。错过就没机会,想上车得懂科技——特别是生物和计算机算法。上车能有创造或毁灭的力量,留在原地可能灭绝。”生在北京这种科技氛围浓的地方,他早想通了:编程不是学语言,是练逻辑,是未来的通行证。
兴趣很快结果。五年级暑假,他拉两个同学组队报了编程猫全国PK赛——3人一队,每周五发新主题,两小时内交作品,两两PK算积分,全国好多队伍抢名次。他们抱着“要拿第*”的劲儿,天天磨作品、分析对手、抠细节。最后“雪豹突击队”拿了全国总冠军,还赢了免费去硅谷的机会。
硅谷之行让他更懂科技的意义:不该是少数人的特权。初中时他发现,身边同学随便就能上编程课,山区孩子连电脑都没摸过,视障孩子只能摸盲文想“代码”是什么——他干脆办了“雪豹科技公益社团”。一边号召同学去山区支教,带孩子上编程课、玩积木科技;一边和中国盲文图书馆合作,2018年3月给失明、视障孩子开了乐高和电子积木的公益课——志愿者讲着,帮孩子用耳朵听、手摸,搭出能智能控制的作品,让他们摸得到机械结构和智能的秘密。后来还写了本专门给视障孩子的科技积木教材。“原以为视觉缺失是障碍,结果他们触觉听觉特敏锐,积木搭得比好多同龄人还快。”孩子们完成作品时的笑,让他更坚定:“每个人的人生都不该被设限。”中学毕业他还以顾问身份跟着社团走。
2023年高考666分,他走强基计划进了清华。未来规划挺清楚:本科毕业出国读博,但不想做纯科研——要去生物医药产业,把实验室的成果变成能给普通人用的药,造点实在的社会价值。
如今成了清华学霸,回头看十年编程路,他对编程的价值更懂了。“编程*核心的不是学技术,是练底层逻辑。”他说,“刷再多题不如养思维——建自己的知识架构,像记忆宫殿那样把知识点串起来,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才能应付万变。编程刚好帮着搭这个基础,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具象的逻辑,学科学习的结构也能立起来。这种思维才是能带着走的竞争力。”进了大学他更清楚,编程和生物科学早深度绑在一起——从蛋白质结构预测到系统生物学建模,编程思维就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驱动力。
采访结束时,他给编程猫的学弟学妹留了话:“愿更多孩子像我一样,在编程里找到‘打开世界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永远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下一个十年,科技的列车,永远为准备好的人留着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