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2025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在北京开了,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和意大利大学和科研部部长安娜·贝尼尼都来了,一起发表讲话,最后签了份挺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声明》。怀进鹏致辞时说,一年前两国元首对教育合作特别期待,这一年中意高校确实在落实共识——之前还只是人员交流...
11月13日,2025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在北京开了,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和意大利大学和科研部部长安娜·贝尼尼都来了,一起发表讲话,最后签了份挺有里程碑意义的《联合声明》。
怀进鹏致辞时说,一年前两国元首对教育合作特别期待,这一年中意高校确实在落实共识——之前还只是人员交流,现在变成以项目平台为支撑,重点搞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还带点东西方文明互鉴的特色,算全方位合作的新格局了。
“现在合作机制越来越成熟,领域在变广,方式老在创新,这充分说明两国高等教育合作的深度和活力。”怀进鹏强调,这种模式能看出中意大学一起应对全球挑战的担当。
针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越走越快的背景,怀进鹏聊了聊高等教育碰到的机遇和挑战,说大学得在几个关键领域主动变:知识更新怎么转成商业价值、交叉怎么搞科研创新、产学研怎么协同发展。
“大学创造了现代世界和现代文明,现在这时代就盼着大学能变一变。”怀进鹏说,这种变革是为了更好服务人类可持续发展,帮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结合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怀进鹏提了三个深化合作的建议:一是推进基础和交叉深度合作,得发挥两国基础研究的互补优势;二是探索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要建人才与科技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三是践行科技向善、文明进步的共同追求,得把科技创新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
“中意高等教育互补性强,合作基础扎实,搞开放互信的创新合作生态网络肯定有戏。”怀进鹏对未来挺有信心。
贝尼尼说,这次对话会就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的具体行动,开启了意中教育合作新篇章。她特别认可对话会的成果,尤其是两国高校在人才培养、联合科研领域签的一系列新协议。
“科学发展离不了高等教育,技术进步需要文化艺术撑着。”贝尼尼强调,意大利一直很在意把科学和人文艺术揉在一起,希望和中方一起建创新网络,把高校科技成果转成既有艺术性又实用的产品。
对话会期间,中意60多所高校和机构的代表围着好几个议题聊得挺深入,现场签了16份合作备忘录和协议,涉及生命科学、人工智能这些重点领域。
同一天,怀进鹏和贝尼尼还开了中意教育部长磋商,双方同意以大学合作为基础,试试共建交叉中心,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深化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听说意大利有好多世界知名高校,科研实力挺强;意大利大学网2024年的“大学超级排名”里,帕多瓦大学、比萨大学、米兰理工大学这些院校排全国前十,能看出意大利高等教育水平确实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