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经济学教授Raj Chetty的论文,把藤校录取的“残酷”扒得明明白白:SAT/ACT分数差不多的情况下,藤校这类精英院校(Ivy-Plus)里,*富1%家庭的孩子录取*,是中低收入家庭的2.2倍!更讽刺的是,那些挤破头进哈佛的“天之骄子”,居然集体“”——逃课、不...
哈佛经济学教授Raj Chetty的论文,把藤校录取的“残酷”扒得明明白白:SAT/ACT分数差不多的情况下,藤校这类精英院校(Ivy-Plus)里,*富1%家庭的孩子录取*,是中低收入家庭的2.2倍!更讽刺的是,那些挤破头进哈佛的“天之骄子”,居然集体“”——逃课、不交作业是常事,坐教室里也不好好听,光顾着刷手机。
明明握着一手好牌进了学校,怎么突然就没了冲劲?说到底是没了内驱力——把“考进藤校”当目标,达成后劲儿就泄了。耶鲁校董方正说过句实在话:“好教育不是逼出来的,是让优秀变成骨子里的习惯。等这习惯成了本能,家长根本不用愁未来——孩子自己会想着往上走。”
抱着这想法,方正2014年办了美高双语Living Word Shanghai。跟他还有美高的家长聊过才发现,这学校在孩子成长里,特别是小学关键启蒙期,把探索的热情给守住了,还往上“拱”了拱。
3年级的Ivy之前读公办,妈妈选美高双语,就是冲“佛系但清醒”的理念来的——不硬卡分数,更在意孩子的全人发展和身体心理都健康。之前体制内学校,音乐、体育课总被主课占,机械背记的方式勾不起孩子的学习劲儿,也满足不了妈妈想让孩子有“全球化视野和思维”的期待。
开放日那天母女俩都惊着了:大厅贴满学生照片,布置得跟幼儿园似的暖,女儿张嘴就说“这里好玩”;体验课有高尔夫、艺术,数学老师讲题都往生活里靠,外教差不多占一半——妈妈觉得这样的浸润式环境,学语言和文化肯定更顺。
在这儿待久了,Ivy的变化明眼人都能看着:没补过课,四年级小托福考了满分900,现在五年级跟着八年级的哥哥姐姐学托福;以前演讲比赛腿都抖,现在能站台上从容讲,还学会享受过程——这种从里往外冒的自信,比分数金贵多了。
美高的演讲比赛不止考说话:1-6年级得给原创歌曲讲创作理念,用音乐治愈考砸的同学;7-12年级要构想一个完整的世界,推演万物和社会怎么变。这些题目逼着孩子学会思辨和共情,Ivy也慢慢找着自己的节奏了。
PBL项目更把Ivy从“被推着学”变成“主动找着学”。去年她和同学做“构建一所学校”的项目——不仅规划了课程、老师配置、校园布局,还提出“人与动物共生”的教育理念,连短期扩建设施、长期影响全球教育政策的路径都想好了。这过程里,系统思维、逻辑推演还有怎么建立价值观,全练出来了。
更意外的是,Ivy以前怕跳舞,在美高开放鼓励的氛围里,居然真心喜欢上了。从紧张到从容、从被动到主动、从排斥到拥抱——这些转变,都是内驱力被“叫醒”的样子。
这些变化不是撞大运来的,靠的是美高双语上海独有的“四位一体”必修课——音乐、柔术、AI、西班牙语,从里到外塑造孩子的品格和能力。每门课都有门道:音乐得选小提琴或钢琴,天天练,练的是专注和怎么调理情绪;柔术对抗性强但安全,让孩子在可控的麻烦里保持冷静,练逆商;AI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不是光讲理论,是当工具用——Ivy就用AI给“治愈同学”的演讲做了专属音乐视频;西班牙语用项目制学,比如用漫画讲故事,不止学语言,更练思维和全球视野。
评价孩子的方式也不卡分数:鼓励参加校内外测评,但分数不是标准;还有“学分修复”——期末没考好,新学期初能补考,按更高分算;*在意“鼓励”,孩子考级过了,专门搞表彰仪式给正反馈——每一份努力都得让孩子看见被重视。
现在上海美高双语和苏州美高都在这么做教育。上海美高双语招1-12年级,全国学生都能来,每班15-25人;小学初中是双语+上海二期课改,高中是美高AP+A-Level双A课程,还有好几种世界语言;学费的话,小学每学期58000元,初中62000元,高中89000元;小初校区在闵行区华漕镇纪友路688号,高中在闵行区马桥镇北松公路1250号。
苏州美高招托班到12年级,全国都能报,也是15-25人小班;小学初中是双语+苏教版,高中有普高、美高AP+A-Level双A,还有多门世界语言;学费小学7.3万/学期,初中8.3万/学期,初中方正班3.95万/学期,国际高中10万/学期,国内普高4万/学期;校区在苏州相城区北桥街道凤北公路南和石牌泾路西交叉口。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