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介绍了犹太文明,埃及文明。今天分享印度文明,也就是玄奘不辞辛苦去取经的地方。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古印度和现在的印度还不一样。在地理上古印度指代的是南亚次大陆,该板块分为三部分:印度河,德干高原(Deccan Plateau)以及印度半岛南端。范围比今天大很多。
分析一个地方的文明也好,经济也罢,地理环境是直观也是举足轻重的因素,今天我们将从地理,气候和人文谈将开去。
1.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根据第一段内容结合下图我们知道印度属于南亚次大陆(subcontinent)的一部分,整体包括今天的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以及很大一部分的巴基斯坦。
印度板块向北漂移, 与亚欧板块相撞, 板块挤压, 亚欧板块上拱抬升,形成喜马拉雅山。印度板块仍在以每年大于5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不断上升中。
格鲁吉亚歌手Katie Melua有首歌曲叫Halfway Up The Hindu Kush,歌曲中的Hindu Kush就是横贯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他和喜马拉雅形成山脉向印度北部延伸,将印度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分开。次大陆的河流包括了恒河(Ganges)和印度河(Indus)。
按照之前我们学习埃及部分,这些河流会带来肥沃的土壤(fertile silt)为沿岸人民的农耕劳作打下基础。由于其西边和东边分别是阿拉伯海,印度洋以及孟加拉湾,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当时的人们能够出海贸易(sail for trade)。
2.季风形成独特的干湿「气候」
气候上,由于高原阻隔了北面的冷空气南下,因此印度气候相对暖和,加上季风(monsoon)的影响于是形成了印度独特的干湿季节,时而洪水泛滥。
3.哈拉帕(Harappa)文明
类似早期的苏美尔或埃及,文明都发源于河流,印度河自然就成了文明的萌芽之地。
和早期埃及或苏美尔人一样,他们种出了小麦和大麦(wheat and barley),随后驯化动植物,种出棉花,织布还学会制铜。随着物产累积,贸易便自然发展起来。当时的人们还和苏美尔人做过贸易。
公元前2500年,印度的村庄逐渐发展为城市,其中比较有名的城市是哈拉帕(Harappa)。于是这段文明就以此命名为哈拉帕文明,这在南亚地区算是早的文明。哈拉帕的建筑由专门的建筑师规划而成,选材考究,布局合理。
他们还专门用泥砖建起平台用以抵御洪水,外围修筑了7-8公里长的城墙将哈拉帕围起来以抵御外敌,在城中修筑了堡垒(citadel)给皇家或祭祀。足见规划周全。
对比其他文明,哈拉帕文明在排污上采用下水道(underground sewer)开了先河, 这也是城市的良心。厕所革命在那时已经诞生,足见当时的领袖在建筑规划上很有前瞻和洞见,治理能力很强。
印度文明也有文字记载,尽管不像象形文那么容易解读,但考古学家能发现他们记录的蛛丝马迹,他们也修建神庙祈祷有好收成。哈拉帕文明持续1000年后,城市开始衰退并消失。
历史学家认为其消亡的原因多种多样。有说河流改道(change course),也有说印度河的洪水神秘莫测(unpredictable),所以淹没了他们,也有说季风影响。
直到近些年,根据卫星图展示的地壳活动认为板块活动导致河流改道,于是文明消失。逐渐河流至于文明犹如水之于鱼!文明有兴起,有消亡。
当然,还有的认为哈拉帕消失是源于北部游牧民族的侵扰,他们以征服者的姿态而来,自称雅利安人,这部分我们第二章见!
关键词复习
您还记得下面这些词语的意思么?
专业解答各类课程问题、介绍师资和学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