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色彩写生的正确方法
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关于色彩教学的书籍琳琅满目,有的甚至详细到每一笔该调什么颜色都显示出来,可谓是用心良苦。其实,物体之间的组合千变万化,不应该当作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背诵,这就需要有系统的理论知识。
色彩写生当中有3个基本的要素,物体的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只有在固定的光源下,我们才能把握物体各部分的色彩关系。那么,在一定的光源下,物体的色彩在特定的环境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受光部会产生暖的感觉,而阴影部就会产生冷的色彩感觉,这种经验几乎每个人都有直观的体会。如强烈的阳光照射在白色墙面上,受光照射的白色墙面会产生暖黄的色彩,背光的墙面阴影处或树干、枝叶留在白墙上的投影则会产生一种偏浅紫蓝灰的冷色彩。如果再细细地观察这些阴影的色彩,我们又会发现墙的上方阴影偏蓝灰色,接近地面的阴影则给人以蓝中带些黄的色彩感觉。这是环境色对投影进行反射的结果。上部分阴影偏蓝,是因为天光(蓝天)的色彩的反射而形成的;下半部的阴影在蓝色调中逐渐产生偏黄的色彩,是因为地面的色彩对它的反射而形成的。
另外,在阴天的光色中和在日光灯的照射下,由于天光和日光灯都属冷色,亮部就非常明显地呈现冷光色,而暗部的色彩则偏暖。它说明了一个基本道理:物体的受光部冷,暗部就暖;受光部暖,暗部就冷。这种色光现象的冷暖变化本身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同时它与人类的视觉生理及心理密切相关。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物体亮部(白)、中间调(灰)、暗部(黑)、投影、反光
等几大区域的色彩变化逐一加以说明,使学生们能在繁复的色彩中把握其基本倾向的成因。
概括地说,物体的受光部是暖色,与之相对的背光部就是冷色。
亮部色彩=光源色+固有色的
中间调子=固有色成分强+少量的光源色+少量的环境色成分
暗部色=物体固有色+互补色
反光色=环境色+少量暗部色彩
投影色=物体固有色+互补色+环境色
明确了上述基本概念,就会得心应手地表现出物象丰富变化的色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