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融昱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什么是MPA?

作者:融昱彭老师 来源:融昱联考之家
发布日期:2021年03月08日

MPA是公共管理硕士, 是以公共管理及其他相关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其目的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MPA的起源

  MPA 教育的产生是与公共行政(或管理) 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共管理作为一项专业教育, 产生于18 世纪的德国, 培养为适应当时普鲁士国家管理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门管理人才。但把公共管理作为一种专业学位教育而付诸实施的是美国。

早在19 世纪初, 美国就开始了公共行政或管理教育的酝酿, 至1887 年威尔逊发 表了《行政学之研究》的论文, 这通常被学界认为是美国公共行政管理教育的开始。1911 年, 在美国纽约创办了“公共服务培训学校”, 用以为纽约市政研究局培训工作人员, 由此带动了一大批大学开设公共行政管理课程。1924 年,“公共服务培训学校”迁到了锡拉丘兹大学, 该校与新成立的“马克斯维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合并, 同时启动了BB美国第 一个MPA 计划, 面向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创办了综合性的教育与培训课程。

继锡拉丘兹大学首开MPA教育先河之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普林斯顿大学伍德威尔逊国际事务学院先后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也启动了MPA教育计划,开展了MPA的教育培训,从美国公共服务培训学校算起,美国的MPA教育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

二、 MPA发展历程

  1. 美国的MPA教育发展过程

美国MPA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 20 世纪50 年代以前为创立和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 大学里公共行政教育发展缓慢, 到1960 年, 全美只有50 所大学开设公共行政或管理课程。

 (2) 20 世纪60 年代和70 年代初, 迅速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美国各级政府对公务员职业培训的需求日益增大, 大学的公共行政课程教学开始迅速发展, 到1973 年, 全美设公共行政课的院校达101所。多样化是这一时期美国MPA 教育显著的特点。

 (3)20 世纪70 年代以后, 美国的MPA 教育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随着MPA 教育规模继续扩大, 到1995 年, 美国开办MPA 教育的院校已发展到了232 所, 这一时期的MPA 教育主要的特点就是有关院校开始加强联系, 相互学习,建立了统一的M PA 课程标准。

1978 年成立了由开办MPA 教育的所有院校组成的全美行政院校联合会(NA SPAA ) ,联 合会内设立学术委员会, 负责确定MPA 教育的共同课程或核心课程。联合会的学术委员会还定期对其成员院校的MPA 教育进行合格评估。评估结果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公布, 即全美MPA 教育院校排行榜。评估的结果有三个: 合格、不合格、限期改进。这一结果不仅具有社会影响力, 而且政府也认可。不可格者将失去继续举办MPA 教育的权利, 限期改进者将停止招生一年, 保留举办资格, 等待复评。

2. 我国MPA的发展情况

  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会同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开始组织专家就我国设置和试办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研究、 论证,并对欧美等国家培养公共管理高层次人才情况进行了考察。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 位设置方案及其说明。

2000年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4所高等院 校为首批MPA培养试点单位。为了有利于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研究,决定成立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指出,根据新形势下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要求,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共事务和行政管理干部培训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共事务 和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特设置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我国MPA自2001年开始招生,目前全国有MPA招生培养院校100所(包括今年新批院校),拥有在读和已毕业的MPA研究生3.6万余人。

人事部及相关部门重视MPA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立和完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公共管理体系,推进公共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必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共管理尤其是行政管理队伍。为此人事部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MPA工作。


  1、2004年人事部发布了[2004]60号文件 《国家人事部“关于公务员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公务员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2、2005年人事部再次发文(国人部发[2005]29号)《关于在全国公务员中开展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的通知》。通知要求在公务员中开展公共管理核心内容的培训。


  3、2006年3月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宣布:我国MPA教育试点工作顺利结束,转入正式实施阶段,并作了《积极发展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报告。


  4、2007年人事部印发了《“十一五”全国人事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20号)。通知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历学位教育。鼓励人事干部本着工作需要、学用一致原则,参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学历学位教育和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进一步改善人事干部队伍的学历学位结构和专业知识结构,为人事部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到2010年,市(地)以下人事干部大学本科以上人员比例达到70%。


  首批MPA试点院校有24所分别是: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 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2003年新批MPA培养单位


  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湘潭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南昌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苏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安徽大学、中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三、MPA学位特点


  MPA专业学位同管理类其他硕士学位相比,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招收对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要求和质量标准,区别于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强调直接面向公共管理领域实施专业学位教育。比如,学生要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教学强调案例教 学,实务教学,注重学以致用;学位论文以高层次的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项目规划、公共管理问题对策研究等为主要形式。总之,是侧重实际公共管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四、MPA的类型

  MPA就是公共管理硕士。

1,单证是每年参加10月份考试的,MPA的单证比双证要容易好考一些,它的考试科目:单证有英语 综合知识(语文、数学、逻辑)公共管理 。单证拿的是学位证书。

       从2016年开始已经取消10月份在职联考,统一纳入1月份考试。


  2,双证是每年参加1月份的考试,双证有英语、综合知识(语文、是300分。双证拿的学位和学历证书。


五、读MPA能获得什么

  公共管理硕士是面向公共管理者的专业学位教育,培养从事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政府部门和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MPA将成为我国公务员培养的重要途径。


六、什么心态来学习MPA


  从目前情况看, 我国公务员学历层次整体上不高, 据1999 年底统计, 全国541 万公务员中,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52% 左右。同时,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 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也多是单一的专业教育,现代行政管理知识, 特别是市场经济所需的财税、金融、法律知识以及宏观决策能力普遍薄弱。


  根据我国现状,对于求职公共管理事业与学习MPA之间并没有很直接的现实意义,但是,根据国家政府的现代行政管理的发展需求而言,拥有更高等的公共管理知识有利于顺应国家的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完善政府公务员的高等学历的管理人才队伍,MPA的教育更是有力的学历证明。


七、什么人适合读MPA


  MPA专业学位不仅招收政府部门、政府公共管理机构的在职人员,同时也欢迎非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的人员报名,包括企业各界符合条件的报名。因为MPA专业学位不光是政府管理,还涉及到一些大的管制性比较强的企业的管理。有民航、铁路、交通,有大的企业国防、军工企业,他们都有管理的问题。所以世界各国的MPA专业学位都不排斥非政府公共管理的人报考,因为一方面他们都有必要学习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技能,这是工作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其中一些有志于从事政府管理、公共管理的人提供一个机会,他们可以参加社会招聘,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相关资讯
MLIS如何进行调剂 图书情报(MLIS)报考条件 MPA报考条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调剂 6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2022MBA项目招生政策宣讲会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