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哀是日本固有的一种较为传统的美的范畴。
物哀的“物”,大概受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的影响。
在神道教中,他们相信万物有灵,一朵花、一棵树、一片水洼都可以拿来当做神,可以被供奉,被敬仰。
所以“万物有灵”决定了他们的文学艺术作品,他们借由花朵、星辰、月亮去说话。
但和中国的“托物言志”不一样,在日本的贵族社会里,不需要通过读书获取官位,所以他们的文章不会去承载思想、政治或者教化的作用。
只为一个主题,就是“美”
物哀的哀。
哀这个字在日语里本来没有任何意思,就像“唉”一样,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叹。
在这一点上,物哀和侘寂一样,都是因为日本的地缘天灾多而且资源贫乏,这使得日本人天生带有一种飘忽不定的不安全感和万事万物即将告别的感觉。
“天好蓝,哀。”
“星星好亮,哀。”
“樱花好美,哀。”
所以万物有灵的“物”,加上“不安全感”的哀,就变成了“物哀”,一种对你周遭的万事万物,都有着敏锐的包容心与体察力。
物哀不是天生的悲观,而是寻回了事物的脉络,看到万事万物的轮回,抓不住变化,也抓不住瞬间,不如就此放手,安心去欣赏。
想明白物哀,就去看《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是一部纯粹为了美而生的书,所以它大概不应该被没有美的知觉的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