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师你都讲过!我全会!”编导生统考一役终于在12月6日落下了帷幕。考试结束,学生第一时间给老师发来了微信:“我们考完了!”“你都讲过!”“我全会!”
1“老师你都讲过!我全会!”
编导生统考一役终于在12月6日落下了帷幕。
考试结束,学生第一时间给老师发来了微信:
“我们考完了!”
“你都讲过!”
“我全会!”
一整个集训月的汗水与坚持在此刻得到了回馈。
整体看来,编导统考既涵盖了基础考点,也涉及了一定程度的革新与变动。易中有难,难中见真章。
30道选择+填空题,我们命中22道题。
而今年统考大的两个变革——场景设计从散文变成了古诗、影评从剧情片变成了纪录片。
2不偏不倚 苦功足矣
客观题版块押中、重点练习过的题目有:
选择题版块——
1. 不属于莫奈的作品:(b)
a. 睡莲 b弹吉他的人 c卢昂大教堂 d'印象'日出
2. 林海音的什么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城南旧事》
3. 《套中人》的作者是(契诃夫)
4. 下列哪个作者与作品对应错误的(a)
a萧军《呼兰河传》
b张天翼《蜜蜂》
c林徽因《九十九度灰》
5. “琵琶属于哪种乐器” (弹拨)
6.“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谁说的(a)
a黑格尔b 柏拉图 c苏格拉底
7. 华纳兄弟在1927的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
选项:西线无战事 爵士歌王
8.牡丹亭男主的名字是(柳梦梅)
选项:张生 王生 柳梦梅
9. 以相机支架为中心,转动拍摄的镜头叫什么(摇镜头)
选项:跟镜头 摇镜头 推镜头 移镜头
10.不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浮士德)
选项:奥赛罗 哈姆雷特 李尔王 浮士德
填空题版块——
1.六艺:礼 艺 御 射 (书) 数
2.易卜生的(玩偶之家)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
3.郭沫若在抗战期间创作的戏剧是:屈原
4.协奏曲《梁祝》改编自(越)剧
5.《八佰》导演是(管虎)
6.《格尔尼卡》谁画的(毕加索)
7.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是《百年孤独》
8.列夫托尔斯泰以战争为背景的代表作是什么(战争与和平)
9.徐志摩哪个诗派(新月派或新格律诗派)
10.(长镜头)是由安德烈·巴赞提出。
11.《义勇军进行曲》出自哪里(风云儿女)
12.《乱世佳人》改编自哪里(飘)
当然,很多知识点都是必背必练的,很多考题都属于常规题范畴,只要下了苦功的学生都是能拿下的。
同样,简答题中的“元曲四大家”、“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这类题,也属于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在日常课堂中也重点进行了练习,考生只需要回顾笔记,按点回答即可,无需过多再创作。
而“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这一题,我们曾为学生训练过一模一样的题目。
简答第三题:媒介融合及其发展趋势。在“电视知识”这一节课中,科目老师曾重点讲解过“媒介融合”这一概念。
3灵活变通 考神附身
故事版块中,今年很多人押题押在关键词上,但并未能如愿。不过,今年“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种题目受限性几乎为零,学生只要按照老师规划走,正常发挥,就能拿到不错的*。
今年统考剧烈的变动莫过于场景设计与影评版块。
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专业素养够硬,懂灵活变通,照样能拿下。
场景设计转用古诗词的分镜设计。在日常的课堂训练中,我们综合全国各地统考考题,押中了古诗词这一考试形式。平均每个班6次以上的“古诗词转分镜”的练习,及时反馈,相信学生们对这一形式并不会感到陌生。
很多考生在考完影评后曾自觉“完蛋了”,因从没想过影评会考纪录片,不知怎么下手分析。事实上,纪录片的本质与剧情电影类似,它也是一种视听艺术,也需要依靠视听元素进行叙事与表意。
统考集训期间,我们花费了近十个课时,重点训练了以纪录片为分析对象的影评写作,押中了统考的影评形式。课堂上,围绕《最后的山神》、《四个春天》、《掬水月在手》等纪录片进行了详细评析与影评训练,并重点就纪录片的影评写作表达进行文字整理。
4奋战归来 静待花开
整体看来,今年统考的考生,既需要牢牢掌握文艺常识版块的基础知识,也需要临场变通,根据试题的变化综合运用课堂内容进行解题。
反观考前集训的内容规划,我们针对古诗词转场景设计、纪录片评析这两个命题形式进行了重点训练,事实证明,这些以编创与评析能力为基础、以变通与创新思维为发散的训练法则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学生学习编导专业的根与本。
最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过程中拼尽了全力,那么接下来便是等待花开时候的到来。
祝各位考生如愿以偿,旗开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