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宇凰青少年潜能中心

青春期孩子熬夜玩手机,叛逆不服管教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11日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时代的更迭变迁,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手机。逛街可以云逛街,上班开会也可以在线上开展,课程也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学习,相隔千里的朋友家人也通过手机聊天软件实现了视频通话;只要有手机,有网络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时代的更迭变迁,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手机。逛街可以云逛街,上班开会也可以在线上开展,课程也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学习,相隔千里的朋友家人也通过手机聊天软件实现了视频通话;只要有手机,有网络,足不出户也能知天下事,手机和网络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然而,也随着智能手机渗入每家每户来,迎面而来的不只是方便快捷,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矛盾。

比如,孩子在家总爱玩手机,喜欢跟队友一起组队打游戏,一玩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是到达“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学可以不上,但游戏必须得玩”的痴迷程度,这让家长们担心不已。毕竟学生时代重要的就是学习啊,孩子不上学,整天在家打游戏将来能有什么出息啊,不就是等着被社会淘汰,回家啃老吗!

于是,一场父母与孩子之间关于手机的无硝烟式抢夺大战开始了!

然而事实上,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论父母使出什么法子,孩子总能想出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的法子让父母妥协,比如大吵大闹、摔东西、离家出走、或者锁在房间里不出门、不吃饭不上学等,甚至是以S相逼,这真是让父母感到既无奈又绝望啊!有的父母直接说:

“这孩子废了,我就当从来没生过他!”

可总归是自己养大的孩子,父母真的舍得让孩子“自生自灭”吗?我相信绝大部分的父母是出于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说出要放弃孩子等之类的话语。

父母都是爱孩子的,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长大,顺利成才,只是有些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却把孩子往消极面推动了......

背黑锅的手机

父母们可以细细回忆一下,在娃小的时候,自己有多少时间是做到陪伴孩子的。

在现实中我看到过很多这样的场景:娃在一旁玩,妈妈在一旁玩手机,尤其是在游乐场里面,小朋友们在一个栏杆围住的圈子里玩沙子和波波球,父母们就会在栏杆外玩起手机。

想一下,当孩子玩一半抬头望向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时,父母的视线永远是在手机上的,孩子的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爸爸妈妈手里的东西很好玩,不然他们怎么一直盯着那个东西看呢?”

还有不少父母和老人在家的时候为了哄孩子不吵不闹,时常拿手机给孩子自己玩,让孩子看动画片,看视频,或者打游戏,自己则开始做自己的事情。

看起来哭闹的孩子在拿到手机的一瞬间安静下来了,然而往后的日子,可就不安静了。

很多00后的孩子都是在手机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他们的记忆中,手机就是好的玩伴,手机能带给自己无穷的快乐和新鲜事物,并且手机也不会有脾气,也不会没时间陪伴自己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当你把手机甩给孩子的那刻,也就等于你甩掉了自己所需负起的责任,同时也甩掉了孩子在以后对你的尊重。”

父母的不良示范

很多父母一边说手机害人,可一边自己又离不开手机,还教育孩子“不要老是玩手机,对眼睛不好,影响学习等”,想方设法把孩子和手机隔离开来,避免孩子沉迷其中,可是父母自己都没有做好的事情,这些话又怎么会有说服力呢?

湖北某校举办过一场作文,其中一道作文题是《大人的“陋习”》。

阅卷评委说:100多份卷子里,20%以上的孩子都吐槽自己的爸妈爱玩手机——爸爸看新闻玩网游,妈妈逛,连爷爷奶奶也在手机上玩俄罗斯方块。

作文这样写道:

“别人都说我是爸妈的掌上明珠,我看手机才是。别人家都有二胎,我爸妈不用,因为他们的“二胎”是手机。”

父母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孩子们其实看得一清二楚。对自己一套标准,对孩子又是另外一套标准,这样的教育只会催发孩子“逆反”的种子。

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有些父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通过拉高别人家孩子的来贬低自己的孩子,父母的目的是希望能激励孩子更加上进努力一些,向的人靠近,然而,这种攀比却在不知不觉中着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甚至有些孩子会因此产生过度的好胜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有一个青春期的女孩在看到朋友的比自己高的时候,跟妈妈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我恨她恨得牙痒痒,我一定要超过她!”

这种心态便是过度的攀比引起的心理扭曲。一旦孩子演变成这样子,父母将是后悔莫及!

如果她一味地想要超越别人,这也会给她带来巨大的挫败感。因为“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永远有人比她更。加上“术业有专攻”,别人擅长的事物,她不也不一定擅长,那该怎么解呢?——自暴自弃

当她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受挫,无论她怎么努力,都无法获得父母的认可,也无法超越比她的人,那么她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慢慢变得自卑敏感。转而可能紧锁房门,封闭自己,能陪伴她的只有手机。

怎么办?

孩子演变到沉迷手机自暴自弃的程度,绝不是因为与父母的一次争吵或者一次不认同,亦或者是一次不关心,而是长期的。

压死骆驼的不是因为后一根稻草,而是因为前面已经堆积了无数数不清的稻草,这些堆积的稻草已经压得它喘不过气了,它再也无法承受一丁点儿的压力了。

这只骆驼不就像那叛逆拒绝管教的孩子吗?而那些稻草就像是孩子身上背负的消极负面情绪。

我们给他加油打气,催促他快点走,快点回归队伍,回到学校去上课,或者推着他往前走,推一步他走一步,你不推了他就停止前进了。这些有用吗?

没有用,因为他的身上背负了过多的消极负面情绪,这些消极情绪已经压得他不敢再去面对外界了。

这些消极情绪就像是垃圾,不断地往孩子的这个“垃圾桶”里塞进去,当垃圾桶的盖子还能盖上的时候,说明孩子的生活还没有受到影响,而当垃圾已经满到盖子都盖不上了,垃圾溢出来,孩子的内心就会失衡。

所以父母需要做的步,就是帮助孩子清理垃圾,将垃圾干净了,孩子才能轻装上阵;同时,父母在帮助孩子之前,先要清理掉自己的“垃圾”,避免在帮助孩子的时候,一边给孩子清理垃圾一边又往里面扔垃圾,这只会导致父母徒劳无功

清理垃圾的步骤

1. 无条件接纳孩子

孩子的内心已经失衡了,处于消极情绪爆棚的状态,可能会自暴自弃、沉迷手机、辍学休学等,父母要意识到这些问题都是表象问题,要真正地去寻找问题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

而重要的步,就是无条件地接纳他,包括他的问题和消极情绪。不因孩子的问题而对他产生厌恶,或者减少关爱。

很多父母爱孩子是有条件的:你长得好看我才会爱你;你学习好我才会爱你;你听话我才会爱你......

如果孩子叛逆不听话,父母则会出现一些“减少爱”的行为举止,比如骂孩子,忽视孩子,不愿意倾听他的想法等。

赫尔巴特曾说:

“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2. 引导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孩子情绪爆发时,父母要允许他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也是在向示范正确的情绪管理方式——在孩子暴躁的时候,父母是稳定的,而不是孩子一炸父母也炸起来,结果吵得天翻地覆,家里鸡飞狗跳的。

在孩子情绪宣泄出来之后,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告诉孩子:“如果你需要妈妈/爸爸,可以告诉我,我很愿意去听你的想法。”

3. 营造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中,父母要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营造积极乐观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氛围应该是父母带动起来的,而不是孩子带动起来的。

孩子就像是这个家庭环境的接收者。因此,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状态。

我们会发现,在温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的内心是富足的;而在争吵沉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的内心是匮乏的,也是极其缺乏感的。

有个朋友曾经跟我说过这样一段话:“小的时候,如果妈妈回家之后脸色不好,不说话,我整个人会感到很不安,我只能努力地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希望她能开心一点。”

事实上,小孩会把父母的不开心归咎在自己的身上,认为是因为自己做错了某些事情导致父母不开心。

因此,父母要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在家里他是可以做真实的自己的,是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也是会被接纳的。


相关资讯
天门好的少管所 荆门叛逆学校六个月成功蜕变 武昌区14岁孩子叛逆在什么年龄段 宜昌孩子叛逆在什么年龄段 汉阳区特训学校厌学 咸宁市孩子青春期网瘾怎么办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