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多特儿童专注力培训

家长的语言有力量,尤其对于你的孩子!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0日

家长的语言有力量,尤其对于你的孩子!

19世纪的时候,医学界有两大重要发现,一个是麻醉,一个是消毒。家长们猜一下,哪一个被更快地普及和应用?

很明显是麻醉。因为麻醉所要解决的问题可见,但是消毒这件事看不到,不可见的东西总是容易被人们忽略。

我们今天要聊的「词汇量」也是一样。父母的语言是孩子重要的资源,不可见的资源正在被忽视!

儿童每天使用词汇的86%~98%都与父母一致。父母的每一句话,渐渐变成了孩子未来的模样。

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静止脸实验。一开始,母亲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实验开始,母亲面无表情,孩子发现不对劲后,开始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做了许多尝试,母亲仍然面无表情,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哭泣。

在母亲对孩子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孩子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他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死亡。这个静止脸实验,伤害了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行为能力、自我及情感控制能力。

一、父母的语言有哪些能量?

1.构建脑回路

每个人从出生到三岁时,大脑每一秒都会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数量如此庞大的类神经连接如果长期保留,大脑将不堪负荷。因此我们的大脑通过一个叫作“突触削减”的过程,削除不必要的类神经连接,淘汰较弱或不经常使用的部分。

我们的大脑早早地就被所处的环境塑造完成,好的例证就是语言的学习。在神经可塑的鼎盛时期,婴儿的大脑能够区分每一种语言的语音,然而在一岁结束之前,婴儿就已经显露出对母语语音的忠诚性。

2.数字空间词汇的差异性滋养

一项针对14-30个月大幼儿的研究发现,在同样时间段内,有的孩子只听到了4个有关数学的词汇,而有些则听到了超过250个与数学相关的词汇。一年累计下来听到数学词汇量的差距多达10万左右。

而在随后的数学能力测试中,听到更多数学词汇的孩子毫无疑问地表现得更加出色。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空间技能的评估中。

通过语言,大脑超凡的能力能将其转化成比语言实际所传递的意义更广泛且更复杂的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帮助孩子打下日后学习的基础。

3.培养成长型思维

父母在孩子14个月大以前,就已经形成了一种“称赞风格”,即选择了是夸孩子聪明还是努力。学者们发现,在三岁之前经常受到基于过程称赞的孩子,更容易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

具备这种思维模式,有助于孩子对抗自我定型这一严重影响学习*的风险,让他们不惮于自我挑战从而获得更大进步。而认为自己天生“聪明”的人在面对他们无法完成的事情时,更容易放弃,因为他们“不够聪明” 。

4.自我调控和执行功能

自控力是影响学习分数的重要因素之一。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孩子自我调控能力的发展依靠的是照顾他们的人,而语言技能则在这一转化中扮演重要角色。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进行了30年的一个实验,让一群孩子坐在那,说等着如果能够等五分钟不吃,我会再奖励你一个棉花糖。很多孩子受不了赶紧就吃了,有的孩子就特难受拿起来闻一闻,舔一舔,有的孩子就坐着不动。经过了30年以后,再看这些孩子的成就,会发现能够不吃那个棉花糖的孩子的成就要远远高于那些直接把它放在嘴里的人。

这种自控力是怎么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如果一个父母整天用命令行的语言跟孩子讲话,孩子就会丧失自控力。

5.道德观的建立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宽容的品质和良好道德行为都有影响。虽然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需要家长基于行为的夸赞,但是为了帮助孩子变得善良,家长此时需要基于个人的称赞。

二、优化大脑的亲子沟通方式

1.共情关注

父母用语言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是需要以共情关注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给予孩子回应。

儿向语言是用来获得幼儿关注的良好方式。据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如果11~14个月大的婴儿一直在接受儿向语言,在他们两岁时能掌握的词汇比接受成人语的婴儿多两倍。如果新生儿被晾在一边,任其哭闹的话,他的大脑就将遭受负面的影响,导致学习能力变弱、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控力变差,无法信任他人。严重的还能引发成长过程中其他的健康隐患。

2.充分交流

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话语,而是为了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他们的使用方式。如果父母让孩子接触到广泛的词汇,长年累月后,孩子的语言水平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以下四个方式能让父母大量增加孩子的词汇输入量:

(1) 描述日常活动

(2) 不用代词

(3) 训练“脱离语境的语言”

(4) “扩句”

3.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对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

为了让“你来我往”的亲子互动成功展开,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应。婴儿时期,孩子可能开始说一些让父母不明白的词语,可能是由于孩子自创的,也可能是由于发音不完整。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抓住语音信息,认真回应,在孩子回答时多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来搜寻回应的词语。

父母还应该多开展开放式问题,而非限定式问题。简单的疑问句,对谈话的轮替以及孩子词汇的积累没有益处,因为孩子只需要在脑海中搜寻那个熟悉的词语即可,不需要花额外力气。

开放式问题则能够完美地实现“轮流谈话”的目的。家长只需抛出“怎么办”和“为什么”,就足以让孩子在思维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独立思考,最终逐渐地学会解决问题。

4.数字时代:关掉它(Turn it off)

数字时代,屏幕正在抢占人们的注意力,孩子也不例外。然而电子产品不能替代父母给予的互动和回应。

曾有实验将9个月大的美国婴儿放在汉语普通话的环境中。其中一半婴儿听的是真人亲口说出的中文,另一半婴儿听的则是录音或视频设备播放的中文。经过12次实验后,听到真人说话的婴儿能辨别出汉语普通话的语音,另一半则毫无反应。

美国儿科协会也认为,不能让两岁以下的孩子看电视或使用科技产品,两岁以后的孩子才能在监管下每天享受一两个小时的屏幕时间。

对于孩子来说,与父母和看护人进行语言上的你来我往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要素。社会互动才有利于开发孩子的大脑。

三、词汇量的差异影响学习能力,家长可以如何训练?

于任何学习来讲,词汇量都是基础,只有词汇量足够丰富,才能更好接受语言,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运用各种词汇进行日常交流或者撰写文章。

那我们家长在家可以做一些什么训练呢?

1.教孩子学习语言复述

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做语言复述的游戏,如妈妈小声对孩子说“今天我们一起去麦当劳”,让孩子再将话传给爸爸。这种游戏简单有趣,孩子乐意参与。复述的语言从短到长。

2.教孩子学习场景提问

大人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利用看见的情景进行提问,让孩子回答。如“这辆车子要开去哪里,干什么?”“前面走过来的哥哥摔倒了怎么办?”等等。这种场景提问,尽量也是开放性的问题,不要直接用“是”和“否”就能回答的。

3.我说你猜

就是由孩子和家长相互配合,一位解释词语,一位或多位猜词,锻炼孩子抓住事物特征,迅速组织语言准确表述的能力和听与思的能力。

4.听故事中的内容提问

三岁左右的孩子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因此,大人要抓住孩子喜欢听故事的心理,进行训练,当讲完故事后对孩子提问,如讲完《小猫钓鱼》的故事,大人可以这样提问:“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小猫钓到了鱼没有?”“为什么没有钓到鱼?”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提问的难度可以适当增加,如还是以这个故事为例,可以这么问:“小猫下次再来钓鱼,它会钓到鱼吗?”

相关资讯
感统训练和执行功能?身为父母的你不得不看! 感觉统合到底是不是智商税?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