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 端午来临!除了吃粽子,您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传统习俗吗?您知道这些习俗跟养生有什么关系吗? 古人把五月称作“卫生月”,认为端午节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去毒、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中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顺时养生<< 1、夜卧:十点半之前 *好是在十点半以前就寝,对夏季养阳气才有益。 2、早起:六点左右 研究发现,早起者通常醒得更快,而且头脑更清醒,能够快速投入注意力要求较高的活动,也不容易犯困,精力更旺盛。 3、午睡:养心 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也有利于人体阴阳的转化。夏天养生重在“养生”,而午睡是中午养心的*佳方式。 4、 泡泡脚 泡脚既可以保暖,又可以促进全身的气血循环,通过刺激足部数十个穴位达到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作用。
>>关元穴<< 位置: 位于脐下三寸处,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作用: 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保健方法: 1、按摩: 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2、艾灸: 可用隔盐灸的方法,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10~15分钟。
>>足三里穴<< 位置: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作用: 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保健方法: 1、按摩: 拇指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2、艾灸: 取艾条一根,将其点燃后,靠近足三里熏烤,艾条距穴位约3厘米,如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觉,就固定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有红晕为度,隔日施灸1次,每月灸10次即可。
>>神阙穴<< 位置: 位于脐窝正中。 功用: 温阳利水、通经行气的作用、温补肾阳。 保健方法: 1、揉中法: 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 2、艾灸: 可用隔姜灸,把姜片上穿刺数孔,覆盖于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中啄灸,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隔日1次,每月灸10次。
吃粽子 中医认为,粽子中的糯米具有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固表止汗、清热解毒等作用。 不过,粽子是一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糯米原料黏性较大,过量进食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应避免过量进食导致消化功能受损。
插艾叶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历来,民间都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习俗,也有“艾草治百病,招百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的说法。 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艾叶芳香清新,能祛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起到消毒和防病的作用。
挂香囊 佩戴香囊既是一种民俗,又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 自制端午香囊常用到藿香、苍术、白芷、艾叶、冰片、丁香、陈皮、薄荷等中药材。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佩戴在胸前、腰际处,或挂于房间、车内。中医认为,这几味中药有散风驱寒、芳香开窍、健脾和胃、疏肝行气、化浊解毒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