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外治法,是集传统的拔罐、艾灸和刮痧三者相结合的一种新式治疗方法。罐灸疗法以中医经络学说和皮部理论为基础,用温灸罐直接在表皮经络及穴位上进行刮治和熏灸以刺激体表络脉的治疗方法。 一罐多用,可灸、刮、熏、点、按、推、揉,由陶瓷罐、中药油、艾柱相结合,医理遵循中医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原则。利用温罐通过热能形式,与腧穴配伍,温阳散寒,调整阴阳平衡的一种疗法。
通过罐的“泻”促使体内毒素和代谢废物溢于脉外以排除毒素,艾灸的“补”以温通经络,补益正气。二者同时进行,一泻一补,补泻兼施,共同达到调理脏腑阴阳,扶正祛邪的目的。
罐灸作用 温经散寒,舒经通络; 排毒祛瘀,泄热祛湿; 扶正祛邪,调和气血; 扶阳固脱,升阳举陷; 平衡阴阳,防病保健。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①内科病症 ∶ 如感冒、慢性胃炎、失眠多梦、精力减退、畏冷症、大便秘结、腹泻、精神压力大、免疫力低下等。 ②外科病症∶ 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痛、下肢痛、关节痛等。 ③皮肤科病症: 痤疮、黄褐斑、脸色暗黄等 ④妇产科病症∶ 乳腺增生、月经不调、 更年期、痛经、盆腔炎、白带异常等 ⑤ 男科病症: 尿频、尿急、前列腺炎、阳痿早泄、性功能下降 禁忌症: ①疲劳、过饥、过饱、过渴、饮酒、大汗、情绪不稳、高热等禁用。 ②患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破溃、过敏者、肿瘤、肺结核、糖尿病末梢神经损伤者及各种传染病、癌症患者、骨折、年老体弱者等禁用。 ③妊娠期、月经期腰骶部禁用。 灸后反应小知识 有的人在灸后会出现一些症状,不要慌张,这些都属于灸后正常反应,大家可以了解下: ①不热: 表明体内寒气很重,体内寒气与热抵消,因此无热感。 ②烫: 经脉不通有淤堵现象,热能无法渗透经络,造成体过烫。 ③痒: 体内有风邪或血燥热与肝有关。 ④水珠: 体内湿气过重,艾灸顺经络将湿气排除。 ⑤有水泡, 即灸花(有效反应,湿气重,但经络淤堵湿毒无法排出)。
灸 灸时一定要与身体表面留个缝隙使艾条充分燃烧。也可以利用空气调节艾条燃烧的温度。 点 罐体立起与身体成60度,力度均匀,注意穴位的准确度。 按 施加一定的压力,使罐灸的热能与操作力度能更好的作用于身体。 拨 利用罐灸口的柔润,在身体的瘀结和条索状瘀阻部位,按下做拨筋动作。以达到开穴、解瘀,通经络等功效。 刮 罐体和身体成30度,沿体表经脉滑动,速度可适当加快,这种手法配合艾火的温热刺激,相比传统刮痧更加舒适并且无疼痛。 熏 这种方法多用于耳朵,熏耳朵时注意前面轻贴脸颊,后边与耳朵平行,注意施灸顺序,先左后右,这种方法借助于艾草的药力和热力,以促进气血流畅。也可以把罐口倒置,放于安全位置为房间消毒杀菌或者去除异味。 揉 使用罐灸罐口或者罐体,以适度的压力,在身体上回旋打圈,它能有效散瘀,通气血,放松肌肉。 推 利用罐灸罐体或罐口的热能,在人体所需部位缓压,慢推,滑动。使局部的压力推动气血向四周扩散,以迫使受压部位及周边气血的加速运行。 熨 罐灸罐体加热以后,在人体皮肤上进行滚动,熨灸,这样能改善身体微循环,又能调节气血,达到通经疏络,扶正祛邪,温阳祛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