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 导师 如果你也对音乐感兴趣,准备出国留学或者提升自己的未来门槛,那么欢迎来与我们的资深音乐导师交流,迈开你进入音乐领域第一步 。 本期导师专访—— 美行思远音乐导师方老师 从马来西亚到英国伦敦 多年丰富的音乐留学经验 跟随伦艺导师方老师 明快强烈的音乐节奏 开启音乐制作的大门吧
音效师 | 录音混音 | 音乐制作 | 声音设计 | 声音艺术|编曲创作|新媒体 ___ MAX MUSIC 方/老/师 max tutor
教育背景 伦敦艺术大学-伦敦传媒学院研究生 主修:声音艺术,声音交互,实验音乐,装置艺术,声音研究,展会布置,论文报告,表演等; 马来西亚林国荣创意科技大学本科 主修:音效设计,录音混音,音乐制作,工作室设计,编曲创作等; 所带学生录取院校 伯克利音乐学院、MI流行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皮博迪音乐学院、皇家音乐学院、约克大学、金斯顿大学、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谢菲尔德大学等; 教学风格: 方老师致力于开发学生的脑洞与灵感,并将灵感与音乐相结合,擅长以学生为中心地去探索音乐艺术的多种可能性,帮助学生创造出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集。 学生将在方老师的课程中掌握创意方法和相关音乐技术知识,让学生能够面对当代创意声音从业者的挑战和机遇。 MAX TUTOR
在音乐领域不断追求精进。 Q:您是如何走上音乐制作这条路的呢? A: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音乐,也可能是深受我的父母家族遗传,我的母亲和外婆从小就喜欢越剧和古琴类的音乐文化。 因此,我的第*门乐器古筝在我的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了,然后凭此……,学习了第二门乐器电吉他;再后面的路程就较为清晰了,本科的音乐制作以及硕士的声音艺术,都是对音乐的研究和探索。 本科的音乐制作学院相对来说会教的更多一些,硕士阶段更多是自学。 Q: 为什么会想着去海外深造呢?留学的经历带给了您什么? A: 在本科的时候,音乐制作这一专业在国内的发展前景还是属于比较冷门的,国内更多的是对传统音乐的教授和招收,而对于只对软件和硬件感兴趣、声乐不擅长的我来说,要选择一个自己对口的院校有着非常大的冲突。因此,在本科的时候就选择了英联邦国家马来西亚作为我的第*跳板,为此后的英国硕士做铺垫。 对于十八九岁就走上留学之路的我来说,当时的困难有很多,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语言环境,种种的问题。例如, 在冷门的音乐制作专业中作为的中国学生 ,不同的文化环境;即使英语过关,但是面对种种音乐相关专业名词的不熟悉不了解。相比于硕士而言,本科的音乐制作学院相对来说会教的更多一些, 硕士阶段更多是自学 ,以及学院会希望学生能够在校外找寻一些相关的机会。 而本科的音乐制作,对于学生来说,更多的是看院校所匹配的相关设置课程,但是对比于国内院校来说,国外的音乐制作专业会分的更细分,且相对设备更专业。
作为国际音乐教育导师,更多的是责任。 Q: A: 作为国际音乐教育导师,这重身份相比普通导师来说,或许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因为报考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未出过国的,那对于导师来说,更多的是将国外的Vision无偏差的传递给学生,以及将西方的文化和相关专业预先传递给学生, 以便于学生在出国后的不适应。 平时喜欢关注一些 国内外的电子音乐节,同时也是一名观影发烧友。 Q:您工作之外会喜欢去干些什么来丰富自己的灵感库呢? A: 在工作之外,我个人会比较关注一些 国内外的电子音乐节 ,还有一些国外电子音乐人发布的各类新歌,去填充丰富对音乐的灵感和提升对音色的敏锐度。 同时,我也是一名 观影发烧友 ,喜欢看各类电影,以捕捉各类影片对观众呈现的声觉听感效果,聆听电影里的配乐,关注电影里的声音空间处理等等,这些都是我的兴趣爱好之一,以丰富我的灵感库。
音乐制作更多的是对软硬件的操作,上手较快,且可后期培养更改。 Q:音乐制作都有哪些研究方向/不同国家的专业特点对比/转专业申研难度大不大,需要准备什么内容? A: 当学生提到广泛意义上的音乐制作专业的时候,我都会说一句:音乐制作的范围很广,你到底要学哪一个?没错,在国内音乐制作专业或许就一个统称的“音乐制作”,而在国外,粗粗区分一下的音乐制作类目就有三大类: 声音设计类&编曲创作类&录音设备类 ,而细分下去的话,更是有大大小小的几十多种类目。 从历届到现在的报考音乐制作的学生,大多数是选择报考英美方向的居多,还有小部分选择亚洲、欧洲留学。 就以英美两国来说,它们的专业特点区分就极其明显, 英国注重理论性,美国注重实践性 ;英国注重思考,美国注重创作;而对于 转专业申研的学生来说 ,难度和挑战肯定是有的,但是相对比于其他专业来说,音乐制作不像是乐器类或者是声乐类需要从小培养,一直训练,音乐制作更多是对软件和硬件的操作,所以上手较快,且可后期培养更改。一般院校会要求学生准备3-4个不同风格方向的作品集,具体还是以院校标准为主。
中国学生更多的是面对应试教育,而外国学生从小的环境更多的是创造... Q: 您觉得中外大学生的音乐制作水平如何? A: 因为环境的不同和文化的差异,在音乐这一领域上,国外的文化创作先驱了音乐制作的发展,而不同文化的冲击及全球文化的结合,中国在这一方面上也逐渐接纳不同文化并融合自己的文化去创造新的文化。 中国学生更多的是面对应试教育,而外国学生从小的环境更多的是创造 ;中外学生有着不同方向的突出和不足,例如,中国学生对事情的严谨和高效的练习,这是热爱自由的外国学生所不能比的;而外国学生对事情的创新和钻研,这是一向接受应试教育的中国学生所欠缺的。
鼓励学生创新,并为之后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去做一些铺垫,非常有必要。 Q: 您在培养学生们时比较注重哪些技能?学生们在做作品集时存在哪些共性问题呢? A: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只身一人去海外的学生来讲,作为导师,鼓励学生创新,并为之后要学习的很多音乐制作上的专业知识去做一些铺垫,我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们在做作品集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都不是基础问题所导致的, 而是因为这个专业在国内的冷门及不专业 ,所导致的学生看的少、见的少,无法进行创新所导致。我会引导学生做出一个相对满意专业的作品集, 更多的还是需要给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的引领和开拓眼界 ,才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完整作品集。 1.作品集1-声音交互 这是一个由电路和各个焊接所组成的声音交互的作品,也是使用原始设备和电路焊接所创造的实验合成器,这个项目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此类作品在中国学生里还是较为少见的,也是一个声音装置的创新。
2.作品集2- Will it snow in December 这个作品之所以印象深刻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个学生是一位影视制作专业的学生,然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想申请声音相关的专业,属于跨专业的学生以及申请院校的时间非常短。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成功完成了3个不同方向的作品集以及一部自制影片配乐,并且通过了多个院校的作品集第*轮申请。
多听、多思考。 Q :对于学音乐制作的同学,您有什么建议吗? A: 多听多思考,永远都是学习的建议, 对于音乐制作来说也是一样的。多听音乐的分配比,多听音色的处理手法,多听配乐的技巧等等,这些对于音乐制作都是老师不可以教到学生的一些经验积累; 多思考如何进行自我的创作 ,多思考目前音乐市场中常用的歌曲音色等等,这些也是对于音乐制作来说*快提升的技巧。 如果你也想get方老师同款辅导, 欢迎添加文末小助手获取~
集齐国内外顶级院校学历,实力挡不住的皮博迪海归音乐导师,在这里~
MAX导师 | 当你宅家坐等周董出新歌的时候,她早已与周董同台面基
神仙导师再出道!Berklee、RCM 、RAM…院校成功申请秘籍大公开!
学校招收的亚洲学生、花腔女高音、音乐制作人...斜杠导师的“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