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银行共同研究编写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并于9月28日举办发布暨研讨会,来自学界、出版界、教育界人士及媒体出席本次发布活动。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由CCG主任王辉耀博士、CCG秘书长苗绿博士主编,CCG副主任郑金连担任副主编,全书由总报告、出国留学篇、海归发展篇、专题篇和附录五部分组成,反映了新形势下全球留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分析了我国留学发展近况与变化,解读了我国留学回国人员发展的新动向,总结了来华留学人员的新情况,并探索发展留学事业、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报告显示,全球留学仍然保持增长势头,留学目的国和来源国进一步多元化;中国依然是*大留学生源国,以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出国留学生增长迅猛;高层次、实用领域留学生数量明显增加;“留学中国”品牌积淀,中国成为亚洲学生重要留学目的国;伴随着留学回国热潮发展,越来越多留学回国人员参与国家治理;在地留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等领域迎来新机遇。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是国内较早关注留学发展的研究报告,是“国际人才蓝皮书”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智库(CCG)一直致力于留学发展相关研究工作,至今年已是第八次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目前,此报告已经在海内外相关领域形成一定影响力,是留学生及设计人才流动的各方了解国内外留学情况、变化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参考。 报告显示,在目前的国际局势下,我国及国际留学呈现出以下趋势。 以下为《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报告部分要点: 全球留学保持增长,延续全球化趋势 第*、大变局之下全球留学依然保持增长势头。 报告显示,尽管受到经济危机、地缘政治以及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留学生数量仍保持稳定的增长。据UNESCO的统计与预测,从1999年到2019年,全球学生跨国流动人数增长了近2倍。长期来看,全球八大留学目的国接收高等教育国际学生人数排名基本保持稳定,美国始终是第*大留学目的国。短期来看,除欧洲国家接收国际学生有所增加外,美洲、大洋洲、亚洲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及全球局势变化导致边境和签证政策变化影响,接收国际学生的数量有所下降,其中美国留学人数下降较快。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留学人数于2019~2020学年迅速增长,但2020~2021学年也受边境政策影响稍有回落。相反,英国、法国、俄罗斯和德国有所上升,受疫情影响较小。
第二、留学产业依然是国际学生接收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留学目的国纷纷出台各种措施并支持国际留学发展。 报告指出,去往目的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国际学生往往能对目的国产生积极的经济影响。2019-2020学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留学出行与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但仅在国际学生聚集的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国际学生就产生119亿美元的经济贡献,并支持了12.5万个工作岗位。国际学生除了向其留学目的国支付高昂的学费之外,也支出了住宿、零售、交通、健康保险等领域的大笔消费,生活消费带来的市场需求扩大为留学目的国创造大量工作机会,撬动了综合收入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繁荣。除此之外,国际学生也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创新创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对OECD/UNESCO-UIS/UNICEF/World Bank关于新冠病毒的特别调查做出回应的29个国家中,略低于一半的国家表示调整了2020~2021学年国际学生入学政策,以更加开放和更加积极的政策鼓励留学。从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欧洲国家除俄罗斯以外普遍放开线下教学。2022年第一季 度,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学校普遍恢复了正常授课,多数亚洲国家受疫情反复影响,学术机构开放政策时有变化,多采用混合式教学或线上教学。为了提振留学信心,全球主要留学目的国陆续推出鼓励留学的利好政策。 第三、中国依然是*大留学生源国, 以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出国留学生增长迅猛。 从留学生源国来看,2019年中国在海外高等教育机构留学的学生共1061511人,以超过第二名印度461792人近60万的数量稳居全球首位,同时印度出国留学人数增长迅速,在多个国家已接近甚至超过中国。此外,越南是全球第三大留学生输出国,尼泊尔的学生出境流动率从2015年的9.1%增加到2021年的22.8%,出国留学倾向不断走高,哈萨克斯坦也有可能成为未来几年有影响力的留学生输出国。
第四、高层次、实用领域留学生数量明显增加。 攻读研究生课程的国际学生比例比攻读本科课程的国际学生比例更高,报告推测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低龄留学回归理性,研究生课程的国际学生出境流动性更大。在经合组织国家的国际学生新生中,攻读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学生分别占9%、21%和29%,女性出国获得高等学位的可能性与男性相同,且在教育和卫生领域所占比例较高。相对地,男性国际学生更偏好STEM领域。工作和职业的性别刻板印象观念以及个人和职业生活中的性别角色可能导致对女生和男生的不同职业期望,并影响其在选择学习的专业。 中国留学稳中有变,留学人员回国热持续升温 第五,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依然增长, 未来可能更多留学生转向欧洲及亚洲国家。 根据全球化智库与中国银行编写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2019~2020年度,中国仍然是*大的留学生来源国,有接近100余万学生在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就读,前五大留学目的国为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和日本。国际局势变化可能对赴美、赴澳留学有所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之前,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增长已经减缓,近几年来受中美关系和疫情影响,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热情更是持续降温。2020~2021学年,中国在美留学生想比2019~2020年减少14.6%,出现十年来负增长。同样,近几年中澳两国之间在经济贸易、地缘政治以等问题上的摩擦争端不断,留学澳洲人数连续两年出现下降,2020~2021年下降幅度分别为9.9%和11.9%。未来,有留学计划的中国学生有可能将目光投向留学环境及签证政策更为友好的地区,留学需求有可能向欧洲和亚洲地区转移。2021年,中国大陆学生申请英国本科的总数超过了所有欧盟国家的申请数量总和,中国仍是英国本土以外国家中申请人数*多的国家。法国、德国陆续出台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利好政策,留学交流开发潜力巨大。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具有地理位置临近、文化属性相似、留学费用相对可负担等优势,也越来越成为中国学生留学目的国的重要选择。预计全球疫情状况逐渐明朗后,亚洲区域内留学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一些原本前往欧美国家留学的中国学生可能将转道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第六、留学专业依然偏好STEM领域及商科, 部分敏感领域或将受限制。 报告显示,最近几个学年,中国赴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的留学生以攻读STEM专业和商科、社会科学为主,人文、艺术等领域的留学生也越来越多。目前,中国留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受到目的国签证政策的影响。虽然以美国为首的五眼联盟国家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对STEM领域留学的限制,鼓励国际学生前来留学,但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仍对留学生持敏感态度。虽然各国目前的工作签证偏好STEM领域国际学生,但是其中的关键技术领域可能会受到更严格的安全审查,相关专业的留学可能更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