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考研已结束,对于24考生来说,寒假是一个极好的备考机会,利用好这段时间,可以帮助大家在备考初期打下牢固基础,后续复习也能节省出更多时间。 一开始备考不少同学会觉得事项太多,无从下手, 但仔细盘下来,要准备的事情只有3大类!
一、确定目标院校/专业 1、选专业 考研时所选择的专业基本上就是你今后想要从事的方向,所以择专业一定要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 如果你没有特别明确的方向,也没有特别喜欢的专业,建议你认真的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我考研是为了什么?我以后想干什么? 如果你有感兴趣的方向,不知道是否合适,那就去图书馆借几本这个专业*基础的书籍,去看看目录,翻翻内容,学习的内容和你想的是否一致,再做决定! 2、选学校 (1)先看专业的排名你可以在软科中国搜索你要报考的专业,查看学校排名。一般评估结果B以上建议报考,当然也要结合自身情况~ (2)选地区通过评估你可能已经筛选出了一部分学校了,第二步就是选地区,你选择报考的学校基本上也就是你以后想要发展的城市,所以就选你想去的城市就好~ (3)择校 要注意8个指标计划 :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实际录取人数,报录比,推免人数,复试分数线,复试比例,考研最终*计算方式。 二、准备复习资料 1、历年真题 这些试题对于 了解考研题型,体会出题思路,把握命题重点 ,强化答题技巧和训练答题规范有重大意义。现在的辅导书一般都会在书中穿插着或者在后面以附录的形式给出部分真题,不过整套包含详细答案和评分细则的真题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考试大纲和考试分析 国家教委制定的大纲严格划定了各类专业考生应考的范围和难度要求,也是考生制定计划的依据。 每年的考试大纲会在9月中旬发布 ,考试分析是配合大纲编写的,一方面是对大纲知识点进行进一步地分析,另一方面就是对真题和考生试卷情况的分析,便于考生更准确给自己进行定位,是一种历史性的参考资料。 3、其他参考书 关于公共课的参考书网上有很多参考的,大家可以借鉴上岸人的书单。但重要的是,参考书不是越多越好,重在质量和实用性! 三、调整好复习心态 1、建立学习习惯,不要用力过猛 很多同学在考研初期,干劲满满,恨不得寒假一天学10小时。但其实 寒假更多的是建立习惯的过程 ,从一盘散沙到定计划并执行,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寒假不断地去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寒假期间,每天学4-5小时就足够了,无论什么时候,学习效率永远比学习时间更重要! 2、学会以轻松的姿态面对考研 其实你在做计划的时候,就能感觉出来,考研是一场马拉松,一开始冲刺太猛,后面肯定会没劲。 循序渐进才是备考的*佳状态,寒假的学习和复习只是一个预热和开始。 但是“放松”也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心散涣漫,而是转换一种让自己舒服的姿态去考研。 加油吧考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