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小伙伴们。上期《测试用例设计之边界值测试痛点解析(上)》一文中,我们为大家讲解了如何确定输入域、如何确定边界值、如何设置边界点附近的邻域,以及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可以采用的思路。 下面,我们接着上次给大家留下的题目,来给大家分析边界值测试用例设计的具体步骤。后面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实战案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案例1 】 假设有两个输入条件x、y,每个输入条件仅有2个边界点,分别是xmin、xmax和ymin、ymax,且满足xmin<xmax和ymin<ymax,若这些边界点对应的邻域均为a,其中a为整数,且a≥1。 >>测试方案1 如图(a)所示。如果我们选择:测试数据采用穷举法,边界组合采用全边界法。则阴影区域就是测试用例所覆盖的区域。显然,这种情况下,测试用例的规模将非常大。
>> 测试方案 2 如图(b)所示,如果我们选择:测试数据采用穷举法,边界组合采用强边界法。则阴影区域是测试用例所覆盖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测试用例规模虽然大大降低,但对于缺陷的隔离和定位又会存在较大的弊端。 >> 测试方案 3 如图(c)所示,如果我们选择:测试数据采用典型值法,边界组合采用强边界法。则黑色圆点表示测试用例。在这种情况下,测试用例的数量虽然进一步降低,但缺陷难以隔离的问题却仍然存在。 >> 测试方案 4 如图(d)所示,如果我们选择:测试数据采用典型值法,边界组合采用弱边界法。则黑色圆点表示测试用例。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测试用例的数量很少,而且,缺陷也容易隔离,显然是*佳的办法 【 综述 】
由此可见,随着输入条件与边界点数量的增加,基本边界值分析的测试用例规模也将大大增长,由此带来惊人的测试工作量。但是由于执行步骤也比较重复,所以我们经常会使用自动化测试来进行边界值的测试。 【案例2】 下面再在给大家解析一个案例,便于大家巩固知识点。 例子:请以第2日为思考点,对其输入域确定、边界值确定、如何设置边界点附近的邻域,以及如何设计测试用例,进行详细阐述。 1、 针对个体输入域的边界值测试 1)边界和测试数据确定 我们都知道,边界值测试可从某输入条件的*大取值范围开始,然后在该范围中寻找其他较为明显的边界。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遵循独立性假设的原则。 我们可以将第二日问题的输入,拆分为3个输入条件:年、月、日。并在其中作出明确的范围规定: ① 找出年份的*大取值范围:从1800年到2050年; ② 通过常识,给出月份的*大取值范围:从1月到12月; ③ 通过常识,给出日期的*大取值范围:从1号到31号(注意,尽管不同月份包含的日期数不同,但独立性假设要求日期的边界应忽略年份和月份对其产生的影响,可接受的日期*大值应为31)。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第二日问题的边界点和测试数据。如下图:
3)测试分析 为了避免测试用例出现冗余和漏洞,我们在下述图表中,做了针对不同测试重点的测试用例统计。(注:表中无效日期是指输入条件的取值无效;不存在日期指输入条件取值有效,但该日期实际是不存在的。)
由图中数据可知,按照上述做法,会有大量冗余,且闰月的情况(2月月末的日期)完全没有测试到,所以,这样操作肯定存在漏洞。然而,边界值测试关注的是边界,只要能以*少的测试用例,保证覆盖所有可能的边界,就不应视做冗余和漏洞。 而从特殊值的角度来看,我们所观察到的冗余和漏洞,可以通过等价类测试和等价划分,及相似用例的合并策略来避免。 事实上,在单缺陷假设下,边界值测试从理论上来说本身就是存在漏洞的,它遗漏了所有输入条件的边界组合情况。 4)输出域的边界值分析 事实上,在做边界值测试时,我们不仅可以从问题的输入域来寻找边界,还可以从问题的输出域寻找边界。特别是在被测对象的输入域与输出域,完全不相似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针对输出域的边界值进行测试。这些可以作为输入域边界值测试的有力补充。 但是,由于输出域的边界设计测试用例,相比输入域的边界测试会存在极大的不同,所以,下面我列举了针对输出域进行边界值测试,需要考虑的问题: ①如何选择合适的输出域来寻找边界点; ②如何限定边界点附近邻域的大小,是否仍可简单地按照1个单位长度来限定; ③针对边界值附近邻域内选中的测试数据,是否可以顺利确定对应的测试用例。 大家不妨再通过以上思考点,重新讨论本案例的边界值测试用例,应该如何设计。 最后,希望这两篇关于边界值的文章,能够帮助大家查漏补缺,协助大家写好测试用例,谢谢~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挑战年薪2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