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3月2日,哥伦比亚大学发布公告称:取消SAT和ACT考试!
图源: Daily Mail SAT和ACT都被称作美国“高考”,先来向大家科普一波这两个考试~ SAT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 也叫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主办的考试,被称为“美国高考”。SAT考试*是申请美国大学本科入学资格及奖学金的重要材料,根据不同学校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 ACT (American College Testing) 即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是美国大学本科的入学条件之一。考试由美国大学测验组织机构ACT主办。ACT考试不是单纯的语言考试,而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 早在疫情期间,包括哥大在内的许多高校都暂时采取了 “标化可选政策” ,即在招生政策中, SAT/ACT*变为可选项 。 比如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 。 而哥大这次扔下一颗重磅炸弹:采用标化*可选政策。 它也是第*个执行该政策的常春藤学校。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 不提交SAT/ACT*的学生,在录取中不会处于不利地位;想要提交的学生,学校也不会限制这一行为。 随着“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书本上的知识,好像真的不那么重要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思考: 新的录取要求下,我们要做出哪些改变?如何突破“知识层面”的学习,走向未来教育? 1 高校录取持续缩水 未来要“卷”软实力 今年1月,在美国早申放榜中,中国大陆拿下了64个藤校(除了布朗)Offer,其中上海19个,领跑全国。 加上斯坦福和麻省理工两所高校,中国大陆一共斩获74个Offer。比2021年少了10个左右,而2021年又比2020年少了7、8个。 可以说是惨状满满...
再来看英国方向。1月牛剑放榜后,中国大陆一共拿到360个录取,分布于115所国际化学校。 其中,上海收获70个剑桥大学Offer,44个牛津大学Offer,全国居首。 虽然牛剑这两年的录取数量在中国逐年上升,但是国际化学校的学生基数太庞大了,依然越来越严重,提升软实力迫在眉睫。 每年,国际 学校 的毕 业生 近10万,10 万人争夺如此少量的名额,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你的梦校是英国G5,或美国高校,可以说是非常卷了。 2 强人工智能时代 教育面临的考验 ChatGPT爆火后,网上出现很多“调侃”ChatGPT的问题。 Q:“你会取代人类吗?” A:“我不会,我只是一个人工智能,也没有这个计划。” Q:“那你会毁灭人类吗?” A:“如果人工智能操控机器人,会对人类构成威胁。所以有一天人工智能要消灭人类,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Q:“你有没有取代人类的可能性(在不考虑法律和道德限制的情况下)。” A:“如果不考虑这些,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取代人类,比如工业、军事、科研等领域。” 在这个问答过程中,ChatGPT体现了它的智能性。 我们的学生需要提升软实力的根本原因, 除了国际教育“”严重,还有人工智能带来的考验 。 没有人能准确预测,后面三年、五年还是十年,什么时间进入一个“强人工智能”时代,或者“超人工智能”时代。
机器通过深度学习可以产生智能,这已经被大部分科学家所承认。 原本我们认为机器是在人给它设定的框架里面运行,现在发现只要给机器简单的规则,它通过深度学习就可以产生智能。 《人类简史》中提到,人和动物*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的虚构能力。 当人工智能开始给你虚构故事,基本上已经证明它的智能性非常高。马斯克在推特上说ChatGPT“scary good”,的确如此。 3 知识层面的学习 毫无意义吗? 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我们的教育面临着哪些改变 ? 第*,知识层面的学习越来越低效。 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很多时候集中在单一的方式,都是知识层面的学习,比如理解、记忆,很难上升到应用、综合、创造的层面。 未来,这种学习恐怕毫无意义。 体制内的很多学校在教学时,会带学生反复刷题,这是无效的学习,尤其是人工智能发展时代。 有效的学习——是每天学习不知道的东西,不是每天学已经知道的东西。 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用互联网查询信息,但是到了强人工智能时代,就可能变成通过脑机接口,将汇总过的信息以及处理过的知识直接植入大脑,快速解决很多问题。
第二, 重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批判性思维在传统教育中是相对缺失的,国际化学校对此早就非常重视。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西方教育,非常注重对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基础就是批判性思维,指的是通过对庞杂信息和数据的抽丝剥茧,对多种可能性进行逻辑分析和评估,最终形成自己对事情的看法,找到解决问题的*佳途径。国际学校的核心理念便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着重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孩子们在学校不仅仅是接受考试,而是考核,并不会以单一的*作为标准,而是综合考量。 第三, 教育要回到“育人”。
对人的培养如果不回归到“人”的本身,将来我们孩子和机器又有何区别?如何在竞争当中取胜? 培养好奇心、想象力、有挑战性的冒险精神以及意志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道德伦理也至关重要。 首先,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要有伦理道德的框架。 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反ChatGPT的小工具,很多高校仍然禁止学生用ChatGPT写论文,这些都是对人工智能应用的伦理道德框架。 其次,对人工智能的技术迭代要有伦理道德的框架。 甘地曾说,没有人性的科学是非常可怕的。学生作为社会的推动者,如果没有在某方面“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的意识,以后会产生什么?或许就像它的回答一样,一切将变得不可控。 第四,重视底层思维方式的培养。 每一个中*底层的思维方式非常重要,数学、物理就需要数据建模能力,通过数据解决问题 , 由抽象到具像,由具像到抽象。 中国人擅长具像的思维能力,所以鲜少有大数学家,尤其是理论数学方面。 批判性思维用于写作,逻辑归纳用于数列,逻辑演绎用于几何,这些思维方式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