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学生转轨国际学校时,首要的是 “ 确定选择什么国际课程 ”。 不同的国际课程带来的体验截然不同,很多家庭在初期对 A-Level、 IB、AP三大主流课程并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会 “ 随大流选择IB课程 ” 或 “ 根据学校声誉选课程 ” ,结果真正进入学习过程,发现不适合自己而导致转学。 和国际课程之间衍生出来的故事,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因为“难以适应节奏而中途转课程”, 这类走弯路的案例不是没有 。 但更多的是,终于在适合自己的国际课程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和节奏。 那么, A-Level、 IB、AP 三大课程学习到底有何差别?分别适合怎样的学生? 今天我们就带你来看看 三大国际课程的真实学习图景。 今晚七点,特别邀请到了渊学通常州分校校长——Miranda,和大家分享 offer到手后要注意的许多小细节
扫码报名本场直播 #01 A-level课程 从AP到A-Level,找准方向也许会走一点弯路 A-Level被誉为*适合中国学生的国际课程,因为它的“应试”属性,天然和体制内学生“对味”。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因为IB、AP受挫,最终在A-Level找回自信的案例。 A-Level似乎成了很多学生的“最后的转轨安全港”。 录取IC数学offer的Y同学 ,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的高中第一年 是试错的过程,本来奔着留美的决心进入AP学习, 结果两门AP*出来却像泼了一盆凉水。 Y同学毅然决然转变了赛道。很多人在国际课程探索道路上,又有多少个一年的时间可以浪费。 面对要重新起跑,而别人早已超出很远,Y同学将自己的所有学习动力调动起来。因为从AP切换到A-Level,知识点存在不少差异,他 开始把A-Level课本的每页每段每句的内容都吃透 。 终于,在AP学习上所体会到的挫败感,终于转到了正确的航道上,Y同学像打开了任督二脉,为了赶进度, 他课上问老师、回家啃书本,每天学到半夜十二点 , Y同学说: “ 我血泪教训走过的坑,大家就不要再踩了,如果某个课程体系让你的学习‘浑身都不对劲’,那么考虑一下可能不是你‘不会学’,而是你们气场不合,抓紧调转方向及时止损!
领科:用A-Level*申请美国大学是什么体验? 而 从体制内进入领科A-Level春季班的Lavender ,她的路线似乎反了过来,她凭借A-Level*,申请上了纽约大学戏剧表演专业。 相比于Y同学在国际课程上走的弯路,Lavender的“痛苦”来自读A-Level过程中转专业的种种迟疑。她从不曾后悔读A-Level课程,一直到AS阶段都梦想冲刺剑桥的自然科学系,但是 对于戏剧艺术的强烈热爱,让她最终选择了英美双申。 她选择了戏剧这条路,就意味着美国大学更适合。而用A-Level申请美本,本身就是一件难度不低的事。
所幸她的付出有了回报,她 喜欢领科的A-Level戏剧课 ,能学到很多理论内容和不同的表演方式。同学们会分工合作做一些有趣的项目,比如把哈姆雷特的独白改编成女性主义的微电影,翻拍《傲慢与偏见》。 她也丝毫不后悔自己做的任何决定: “ 也许如果一开始就选择IB,选择学文科,对我来说申请就会轻松一些,但我不会后悔我选择了A-Level全理科,可能的遗憾就是没有学到一些critical thinking相关的东西。 正如从AP转到A-Level,亦或用A-Level申请美本的“小插曲”, A-Level考试*是录取英本的关键 ,因为和美本申请比较重视各种活动背景不同的是, 英国大学申请更加重视学术*。 Laverder透露了自己以及同学们的刷分秘诀,那就是—— 精炼、干净、完整的学霸笔记。 “ 要会自己整理知识点,做一份属于自己的笔记。身边学习好的同学基本都有这个习惯。 一位刚刚进入A-level体系国际学校学习一个月的同学, 第一次 月考,心理的Project就拿到了班级第*, ,
#02 IB课程 UWC常熟:DDL时间跨度大,文理兼修的“六边形战士” Jingxi是UWC常熟2023级的学生 ,作为从体制内高中转到IB课程的学生,她已经“腻了”体制内早6:30到晚上10点的生活,每天的时间都被上课和刷题填满了,一点自己思考和安排生活的机会都没有。 来到UWC常熟后,她像插上了自由的翅膀, 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弹性时间,连作业都能自己安排写什么。
“ 我们写一个论文,从选题到内容,所有的步骤都要自己去想。像我学习理科要写那种生物实验报告,所有的选题都是由我自己完成,我想研究一种酸对于豆子的浓度,我就要自己去集市上挑选合适的豆子,把它种出来记录它的生长,然后再去分析和反思。这个作业要花多少时间我自己心里也是没有数的。 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让Jingxi面临的*大的挑战,但这也带来了“馈赠”,她真实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了。
2024级的Jonathan同学最近和外校同学聊起了 ddl(截止时间)的事情 ,其他学校的作业都是“一日一更”,每天布置每天上交,这似乎制造了每天都在学习的忙碌状态,但是留给学生的自主权是非常少的。 Jonathan说,这一点IB学校就太不一样了, 老师每布置一个作业,给的ddl都是几周或一个月。 这么大的时间跨度,每个学生怎么来安排都是完全自由选择的。虽然老师会来时不时关心学生的进度,但是整个过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每个人的学习模式都不一样。不在后面推着走,也是让每个IB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或许有人以为“这是不是可以偷懒了?”对于IB学生来说,漫长的作业间隔期背后,是必修的6大、三大核心组EE、TOK、CAS。这些课程都被繁复大量的阅读作业、严格的活动时长、字数庞大的论文要求充斥着。
六大是文理兼修的代名词,也根本不存在“好得分”的科目, 的组合就是要每个IB学生都能均衡发展。 而且CAS活动要求做满150小时,每门课程都要求2000字左右的论文,加上4000字的拓展论文共7篇论文。
在 UWC常熟的“活动达人”2023级学生Yucheng 看来,他不得不用“一个习惯”才能让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安排好这些繁重的任务。 他平时活跃在学校的园艺、羽毛球、雾岛杂志社、PSG(同龄人互助组)、CCE(春晚)还有模拟法庭,有些项目还是担当学生负责人的角色。 “ 我会提前列好一个比较大的时间表,这样就能知道有哪些截止时间,每周也会知道是不是有东西落后了。
但2024级学生Helen觉得这样还不够, 她会当学习和活动有时间冲突的时候,明确一个优先级。 “ 比如说在接活的时候,要知道自己的时间安排,不要经常熬到大半夜,第二天起不来床,效率也很低,就会在一个非常恶性的循环里。 燎原:IBDP班学子的国际课程一天是怎样的? 如果说UWC常熟的学生代表了*的一批IB学生,我们再将视野放在一所上海非一梯队IB学校—— 燎原IBDP班11年级的Eric Ren同学是如何安排他的一天的? 早上6:30,Eric一起床就奔赴琴房练钢琴,这是属于这个音乐小达人*快乐的时光。
上午的课包含 经济学课、中文课和思想政治课 , 其中中文和思想政治是燎原的必修课。到了中午,吃过午饭,Eric会在图书馆逗留一段时间,进入课外阅读模式。
下午12:40开启第一节 课,Eric选择的是 DP物理Physics 。 14:10是体育课,然后是每周一例行的学生大会,Eric作为学生代表有和学校高层直接交流的机会。
然后15:45是 社团时间 ,Eric身为网球社社长在操场上挥洒汗水。 IB课程一向被称为“*有含金量的课程”,或许正是因为它 培养的是均衡型人才,需要很强的时间管理和多任务处理能力。 忙碌是IB学习生活的底色,奔赴每个ddl以及被课余活动占据的多面手生活,是每个学生都要体验的。 #03 AP课程 12门AP全拿5分 ,学有余力下的自由选课 读AP课程的学霸,很多人会惊叹“怎么能拿到那么多门AP 5分?”,小红书上就有一个 高中三年拿到12个AP 5分的学生 晒出了自己的AP科目:
她说,在科目选择方面,中文AP是国内学生“*沾光的”,不考白不考;理科类无非靠刷题;经济学和物理学可以一年考两门。 还有,学校里没有设置的AP科目可以在校外修。 WLSA:自主报名AP考试,有人一年报9门 在这一点上, WLSA学校……的Sanny同学 同样有发言权。她九年级转入WLSA,因为没有办法考AP哲学,就选修了为期一年的哲学选修课。 “ 那是一门只有8、9个学生的小班课,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一直学习到康德和尼采,每次大家都围坐在圆桌前,做各种辩论、思想实验。 WLSA开设的AP课程,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但是AP考试都是自主报名的,一般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学习能力决定报考哪几门。比如Sanny身边就有同学因为经济困难所以一门AP都没有报名,也有同学一年报考了9门。 。
因此,AP学生的学习生活伴随了很多的自主性,当“不满足”于校内的AP课程时,牛娃们会花费额外的时间自学AP课程, 通过观看CB在YouTube上更新的教学视频,或通过啃巴郎、普林斯顿等教辅书,进行刷题常规动作;还有的会通过补习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强化学习。 如果说IB学生课业、标化和活动时间分配比较均衡,那么AP学生可能会把70%的时间放在AP备……,剩下30%的时间才会贡献给课外活动等。
国际学校准高三学生,为什么最后一年逃离IB、转投AP? Shirley是一个国际学校准高三学生,她在最后一年选择从IB中脱离,转到AP体系。 这个决定似乎很大胆,但对她来说,这不是简单一句“IB不适合我”能解释的。 她喜欢IB课程的学术和活动的均衡,但也希望学习不那么“枯燥”,必须完成6门和3门核心课程还是像“枷锁”一样让她束缚住了。 课程的固定性让她的选课变得谨慎,而且IB预估分的判定标准,没有实打实的*让她感到安心。 所以她在经历了前两年活动和社交积累后,选择将自己学术的重心从IB的均衡制,转到AP更有自由度的灵活选课,因为Shirley觉得, 自己自学能力强,对喜欢的也更有内驱力,AP 5分也能让自己的成果更加落地 ,当然活动和社交这块也不会落下。
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IB课程总是和结合在一起,但在一些学生看来反而被束缚住了。而AP课程这时成为“救命稻草”。 #04 A-level、IB、AP课程如何选择? 或许我们可以下个结论,什么样的学生适合A-Level/ IB/AP ?
在 正式进入A-Level课程学习前,往往会有1年到1年半时间的 过渡学习 3年制和3.5年制 。 同样地,A-Level课程可以归结为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学术*是重中之重 英国大学申请A-Level考试*是录取关键 , A-Level “ 偏重知识和考试 ” 这一点是非常适合中国学生的。 体制内学生想要*快适应国际课程,A-Level这款 “ 国际版的应试课 程 ” 是*佳选择。 关键词二:适合偏科学生,课程自由组合 A-Level*大的特色是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偏科的学生尤其受益 , 可以通过课程的自由组合,扬长避短,获得更好的*。 而且 中国学生擅长理科这一点,也在A-Level国际学校课程设置时“得到发扬 ” , 目前很多A-Level国际学校都会开设数学、进阶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理科科目,当然也有一些人文社科类课程。 “IB课程的关键词”
关键词一:文理兼备,均衡型人才。 业内公认IB课程体系培养的学生综合性*强。IB课程需要在六大组中分别选择一门学习,每门课程分为普通课程和高级课程,选择的6门课中至少3门是高级课程。除了6大,还要修读三大核心组(EE、TOK、CAS)。因此,如果敢于挑战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文理兼备,可直接选IB课程。 关键词二:学习权利大。 IB学习的忙与闲都是看学生自己。每个人未来的规划方向都不同,选的课不一样,学习的东西也不一样,每个人学习的过程没有人经历完全相同的路径。 关键词三:要很强的时间管理或多任务管理能力。 IB学生太卷了,不仅意味着课业、活动、社区服务等多线进行,而且是学霸之间高大上活动的比拼。所以,如果你不是一个多面型选手,IB可能不适合你。 “AP课程的关键词”
很多同学对AP课程有个误解, 以为AP课程就等于美国高中课程,其实不是的。 AP课程全称是大学先修课程, 难度相当于大学本科入门课程的水平。 它并非一个单独的课程体系,像IB和A-Level修读完即可获得相应的证书和高中文凭。 AP课程是需要和高中课程结合的,所以国内开设AP课程的国际学校,一般是 AP课程适合怎样的学生? 一般分为这两类: 第*类,喜欢自由灵活选课,一开始就有明确专业目标的学生。 AP课程的自由选课方面,是很多学霸的最爱,可以任意挑战自己擅长的科目。尤其适合 一些已经有明确专业目标的学生,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进行钻研 , 而不必像IB课程那样追求文理兼备。 而且AP课程*一旦达到大学要求,还可以兑换大学课程学分,省时省力又省钱。
第二类,想要挑战自我的学生。 虽然在综合难度上,AP课程比不上IB课程,但是 论单科难度,AP比IB更深入,因此想要拿到5分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本身AP课程就是为一些学有余力的高中生打造的高难度课程,因此没有一定的学术能力,不要轻易挑战。 不同国际课程的学习差异,你了解了吗? 如果还是不清楚的话,四老师还做了一张 三大课程体系的对比图 ,一目了然!其中的区别。
备注【对比图】 截止到目前不完全统计, 渊学通教育全程培养的学员 在2023FALL放榜中共计收获 196枚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信息 现在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拿到了3封以上的offer,甚至有同学已经5封offer在手。 加上最近大考*已经公布,许多同学开始思考到底如何锁校? 今晚七点,特别邀请到了渊学通常州分校校长——Miranda,和大家分享 offer到手后要注意的许多小细节
扫码报名本场直播 ▷ 如何高效选择第*第二志愿? ▷ offer给出的要求还没有达到,如何应对五月的大考? ▷ 雅思*是不是迫在眉睫?雅思出分有困难还有什么解决方案? ▷ 什么时候开始选宿舍申请宿舍? ▷ 语言班申请攻略 我们都会在直播间给大家一一展开解答! 欢迎长按上方海报二维码立即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