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Ken聊新留学”公众号。 作为父母,被赋予了养育的责任,就应该转换成“以小孩为先”的思考方式,才能让每一天过得更有秩序,人生更有意义。 今天这篇文章是来自一位华裔妈妈——陈美龄的教育感悟,她不仅本人是学霸,还将三个儿子都送进了斯坦福大学。她分享了父母*容易忽视的“10个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1 不要拿孩子与别人作比较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永远都是在比较。很多爸爸妈妈也会不自觉与别人比较自己的孩子。但这样做,反而会降低孩子的“自我肯定力”(一种积极接受自己、肯定自己、评价自己的能力)。 让孩子拥有“自我肯定力”,是教育的基础,孩子的人生会过得更快乐,无论什么时候都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自我肯定力高的孩子,不会妒忌别人的幸福,而是会为别人的成功感到高兴。因此,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会向比自己厉害的人身上积极学习,也乐意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2 孩子做错事不一定是坏事 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会不小心对孩子使用暴力,也包括精神暴力和身体暴力。 首先,别用伤害孩子的语言去骂他,比如说“谁赚钱养你的?你一定要尊敬我!”这种是不对的,孩子尊敬你是因为你的爱,因为你在保护他,你是他*亲近最爱的人,是*可以相信的人,并不是因为你赚钱养他。当然其实很多人不是这样想的,只是说的气话,但这样往往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对父母的爱产生怀疑。心灵一旦受过伤,是很难再修复的。 所以,孩子做错事不一定是一个坏事,因为这是你教他的一个好机会,只是需要多一点的时间,需要从小不断地解释给他听,但是不要用打骂的方式。 3 不要让孩子讨厌文字 我们的文化,是通过把各种知识和思维转为“文字”开始的,所以文字是每个人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东西。 喜欢文字的孩子,自然会喜欢阅读,主动追求知识,令他们增广见闻,度过更加丰富的人生。而且也会对读书学习感兴趣,上学就会少很多困难,做功课也很快。
4 不要期望和孩子做朋友 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希望和孩子做朋友。他们认为,和孩子如同朋友一样相处,是亲子关系良好的证明。 但其实,孩子是具有“拥有父母”的权利的,他们需要有一个尊敬的、令人向往的大人。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你是值得他尊敬的、依靠的,你也会用一生一世去爱他、保护他,让孩子获得内心真正的安全感。
5 不要让孩子的生活一成不变 有些家庭,会规定好孩子几点起床、几点吃早餐、几点上学、几点去课外班、几点做功课、几点洗澡睡觉,第二天又是同样的安排。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让孩子的有规律,这样对他的成长会有用。 其实,这样的做法对孩子的大脑发育不是一件好事。一般来讲,人类大脑中连接脑细胞的神经元突触越多,大脑运转速度越快。而只有受到外界新的刺激,才会产生新的神经元突触。
6 不要阻止孩子高中时期谈恋爱 喜欢上别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会在意那个人的存在,会想要珍惜对方,这种感觉非常美好,也是一个人成长路上非常重要的体验。 所以,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爱人是非常重要的,做一个被爱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你去爱人的时候是比较脆弱的,地位是比较低一点的,这是非常好的成长机会。
7 不要把焦虑传递给孩子 现在日本和香港的教育压力也很大,对孩子能不能上学校也看得很重,所以,作为父母首先要有勇气,去接受孩子的平凡和不完美。 因为就算是考第*的孩子,这种成功也是短暂的。毕竟人生很漫长,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长久的幸福是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我们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去发现他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事物,并鼓励他、支持他,而不是只看*排名,这才是正确的心态。
8 不要替孩子决定他的成长道路 选择教育,要看孩子特点和父母的人生观——你究竟希望你的小孩成为什么样的人。 虽然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可是孩子的成长道路应该是自己决定的,不是父母、老师和社会决定的,不可以把孩子幸福的主权交给外界。
9 不要把工作摆在第*位 有的妈妈会希望能同时兼顾好事业和家庭,但这样要找到一个平衡点真的很难。 作为父母,被赋予了养育的责任,就应该转换成“以小孩为先”的思考方式,才能让每一天过得更有秩序,人生更有意义。
10 不要用过去的思维教育孩子 如今大家总是在说精英,其实现在的精英和20年钱的精英已经不同。 就像有人问比尔盖茨,如果可以回到20年前你在企业的时候,你会希望改变一件什么事?他说要是我回到那个时候,我请人的时候,我就不会选全面型的人,我只会选能把一件事做得*专业的人。 因此,现在培养孩子的核心目的之一, 就是让他成为20年后*有用的人。
点击关注我们,不错过每次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