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人教育 △ 让学生学有所成△ 因为构图的核心真的是如此简单。 简单到大部分人都知道, 却又不以为然的在实际应用时忽视掉它。 从而陷入各种构图套路和技法的泥潭之中。 下面小编为你解读摄影构体的核心技巧。 1.摄影构图的核心技巧 摄影构图的核心技巧就是先思考并确认照片的主体, 或者是要表达的主题。 大多数人构图失败的原因, 不是因为不懂三分法、对称法, 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照片的主体 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只是凭感觉,碰运气, 或者简单的套上各种条条框框的构图技巧来构图。 2.摄影既是减法,又是加法 一旦我们理解了,摄影构图的核心是确认主体和主题, 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照片中该加上什么, 该减去什么: 有助于突出主体,表达主题的元素, 我们可以加到画面中。 和主体、主题无关,甚至会干扰到他们的, 我们要从画面中减去。 同样一个场景,我们只要变换一下主体或者主题, 我们在构图上也需要做出改变。 比如下面这个场景:
如果我们的主体是雪山, 主题是想表达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的雄壮威严。 那么上一幅图无疑构图元素取得太多了, 前景的草地不仅没有衬托出雪山的壮丽, 反而占据了大量构图空间,让雪山显得很小。 因此需要做减法,减去无关的前景草地和中景云海, 把构图改成下面这样。
那么要不要继续做减法, 人也不要了,只给雪山一个特写呢? 像下图这样,雪山占据了画面的更多空间, 但反而觉得没有上图壮阔了。 这是因为我们把能和雪山呼应的, 衬托出雪山宏大的人物也给减掉了。
所以摄影中的减法, 并不是简单的把除了主体外的东西都统统去掉, 我们只需要去掉不能衬托主体、表达主题的元素。 而和主体、主题相关的元素, 我们要保留在画面中,决不能简单的减去。 下面的构图中,雪山显得更小了, 但是不要紧。因为我不是想突出雪山的宏伟, 而是需要表现整个日落场景的壮阔。 所以草地、人、雪山、云海以及太阳, 我都不放过,全部放进了构图中。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还能总结出一个道理。 没有*好的构图,只有*适合你的主体和主题的构图。 同一个场景,你想突出的主体, 或者表达的主题不一样, 那么构图也应该相应调整。
3.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一切的构图法则,三分法、引导线、居中对称等等, 甚至“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这句话, 都是为了照片的主体和主题服务的。 一旦我们理解了,摄影构图的核心是确认主体和主题, 我们自然而然的就明白了什么时候该用三分法, 什么时候该用居中法,什么时候又需要另辟蹊径。 比如三分法是大家最熟悉的构图技巧。 *好用的原因是主体放正中间会比较严肃死板, 主体放在过于靠边的位置又不容易让画面平衡, 而三分之一附近的位置一般恰到好处。
三分法是为主体服务的, 它可以让主体不太死板的同时保证画面的平衡。 理解了这点,你也许可以想象到有的情况, 三分法是反而不如居中对称构图的。 第*种情况是主体和主题本来就比较严肃、正经, 比如教堂、皇宫、会议, 那么中心对称的构图方法就更加适合了。
第二种情况,是主体本身比较大, 即使放在三分之一的位置也会让画面失去平衡。
主体占据大片画面,又没有其他物体来平衡画面, 就只能把主体放在中间附近的位置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主体天然对称,比如倒影。 这时用对称构图来表达也是更加合适。
不光是三分法和居中对称, 引导线、框构图、层次构图等等, 都是为了主体和主题服务的。 抓住主体和主题这个中心, 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的理解和应用各种构图技法。
理解了无论哪种构图法则, 都是为了主体和主题服务的。 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主体的特点, 分析出哪种构图法则更加适合 甚至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转自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END
快扫码关注我吧 诚信教学 毫无套路 18年教育品牌 专业设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