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一个家庭停止内耗,从三次放下开始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内耗效应”。
指的是,因不协调、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方面无谓的消耗而产生的负效应现象。
其本质是,对外没有作功而只是内部消耗能量。
对一个家庭来说,可怕的可能不是物质贫穷,而是精神内耗。
内耗,耗掉了家庭成员的心力,使整个家庭充满阴云,矛盾、冲突不断。
而一个家庭,如果想停止内耗,不如先从这三次放下开始。
01 放下原生家庭的伤痛
电视剧《都挺好》中有句台词:“你可以不原谅,但应该选择放下。”
原生家庭,或许给我们带来过无穷的伤害,让我们久久难以释怀。
可还是想说,人的一生是漫长的。
我们不应该一辈子,都禁锢在原生家庭的阴影里。
即使做不到原谅父母,但至少可以学着放下,放下原生家庭的伤害,与自己和解。
作家东野圭吾在书中写过一句话: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重大的。
但童年没有收割幸福,并不意味着,就此没有了播种幸福的能力。
因为,我们还有主观能动性,还有后天的学习与修正,以及放下与原谅。
原生家庭,或许可以决定前半生,但你自己可以决定后半生。
放下原生家庭的伤痛,将过去腾空,好好爱自己,好好经营生活。
你值得被爱,值得被肯定,值得更好的人生。
02 放下期待
心理咨询师克里斯多福·孟在《亲密关系》中说:
“尽管理想让人激动,但它可能是你生活的痛苦之源,尤其在你最重要的亲密关系之中。”
克里斯多福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不少关系糟糕的夫妻,也见证过许多人在婚姻中心灰意冷。
他认为,对伴侣的期待,是婚姻的杀手。
现实中,多少已婚女性,跟伴侣聊天时,画风是这样的:
同时的老公在结婚纪念日的时候,送了他一个包包;
你看你那个同学,都买了三套房子了,而且是全款;
隔壁那谁,都当上领导了……
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那么没用呢?
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对方身上,只会放大对方的缺点,忽视对方的付出,伤害彼此的感情。
曾看过一个网友的故事。
他说自己要离婚了,跟妻子结婚十几年,甜蜜恩爱的日子不在少数。
走到今天这一步,是他意想不到的。
孩子上幼儿园后,妻子找了份房产销售的工作,认识了许多事业有成的男性,他们开着豪车,住所装修华丽,时常带着家人外出度假。
之后,妻子便开始嫌弃他没有上进心,不能买更大的房子,让自己和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事实上,这位网友在事业单位上班,下班接单画设计图,虽没有大富大贵,但孩子的钢琴、拉丁舞等兴趣课没停过,妻子的美容保养没断过。
妻子的一次次地埋怨,让他觉得心寒,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差。
廖一梅曾说:
“人对他人需求越少,就会活得越自如安详。没有人能完全满足另一个人的需要,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令自己适可而止。”
对伴侣要求苛刻,到头来只会是自己心累,对方也委屈。
人生在世,知足才能常乐。
当你降低期待时,反而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惊喜。
03 放下对子女的控制欲
奥斯卡动画短片《包宝宝》,没有一句台词,却引发无数人的思考。
剧中的妈妈,无微不至照顾着包宝宝,小心翼翼给他喂食,帮他洗澡,给他买爱吃的东西。
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包宝宝一天天长大。
他开始渴望外面的世界,想认识新朋友,想接触不一样的生活。
但妈妈却忽略了他的要求,还是像小时候一样,时时刻刻围着他转。
包宝宝偷偷去外面闯荡,认识了许多朋友,还交了一个女朋友,有了自己的圈子和生活。
当他带着女朋友回家,准备收拾东西搬出去时,妈妈死活不让他离开。
但包宝宝铁了心要走,伤心不已的妈妈,一气之下将他塞进了嘴里。
在这部短片中,能看到很多父母的影子。
他们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同时也是“过分”的,恨不得把孩子拴在身边,为了孩子牺牲一切。
但这种付出和牺牲,对子女来说,是一种难以承受的痛。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是放手,是成全,是得体的退出,而不是控制,不是牺牲,不是放弃自我。
虽然父母给了子女生命,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就能控制子女的人生。
子女不是父母的私人物件,他是独立的个体,是有思想、有灵魂的生命。
别做“委屈”的父母,把子女视为生活的重心,为了子女操碎了心。
试着放下自己的控制欲,从子女的世界中适时退出,多关注自己的人生。
找到自己的热爱,将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不过分干涉子女的生活。
特别认同一句话:
人到了一定年纪,真正决定你生活质量的,其实是家庭。
没有谁愿意,生活在一个矛盾丛生,争吵不断的家庭。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够幸福美满,充满欢声笑语。
一个家庭的幸福度如何,取决于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
放下原生家庭的伤痛,承认父母的不完美,既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如努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
放下改造伴侣的执念,接纳真实的对方,好的婚姻,是我爱你本来的样子,你也爱我本来的样子;
放下对子女的控制欲,适时退出子女的生活,把目光转移到自己身上,多关注自己,多取悦和爱自己。
愿我们都能经营好家庭,远离争吵,拥抱温暖,拥抱幸福与美好。
成龙伴您学习成长,来挂上幸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