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否拥有自信心,不仅关系到性格和心态,还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 培养一个自信的孩子并不需要做很多高大上的事情,很多生活中看似微弱不起眼的瞬间,都在无意间,决定着孩子对自我的认知。 积累自信还是滋生自卑,全在父母的一念之间。
01 遇到挫折 鼓励VS打击 3岁的宝宝走路蹦蹦跳跳,不小心绊倒了,妈妈赶紧跑过来,一边扶起 宝 宝 宝 宝
于是,他走路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快,不敢跑,耳边总回荡着妈妈批评的声音,他陷入了一个自我打击的黑洞。 有远见的父母,在面对孩子遭受挫折时,会 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支持 02 对待孩子 欣赏vs不满 以前有人在网上问:“为什么很多父母不能容忍孩子不优秀,总爱提别人家的孩子?“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的一个答案是:“因为和逼自己比起来,逼孩子容易多了。”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 常常缺少欣赏的眼光
当父母盯着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放大自家孩子的缺点,其实已经是 对孩子的一种否定 这个世界上既没有个性相同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之处 比较 03 金钱观 坦然VS哭穷 一位妈妈领着女儿买文具,女儿眼巴巴地盯着一个粉色铁皮文具盒和价格表上醒目的“30元”。妈妈没有理睬女儿的心意,而是用五块钱,买了一个塑料文具盒,还苦口婆心地叮嘱女儿:“咱家没那么多钱,你可不能乱花,你用这个就好了!” 慢慢地, “没钱”成了女孩心中一根尖利的刺
对孩子而言,父母的哭穷就像一副紧箍咒,会缠绕在孩子心里,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影响人际关系和对自我的评价。 无论父母的经济条件如何,适度让孩子感受金钱带来的愉悦感, 不刻意哭穷 建立更健康的消费观和自我价值感 04 负面情绪 尊重VS排斥 你的孩子,敢在你面前哭吗? 在她心里,藏起了太多的委屈和恐惧,后来即使心中有很多苦涩,她也宁愿自己吞下去,不敢让父母知道。
怕是她童年的底色,胆怯成了她性格中抹不去的痕迹。 他会被这种不被爱的恐惧和无助吞没,怀疑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甚至 形成讨好型人格 正确的做法是允许孩子有消极情绪 用更理性地方式去发泄情绪 这种尊重和看见,能传递给孩子满满的爱,信任父母和世界,学会爱自己。
每一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踏入校门到背上行囊远去,这一路,注定经历无数风雨和历练。 父母终究无法陪伴他们仗剑天涯、行走世界,帮其养成一个自信的心态,将是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礼物。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