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分考七分报! 高考志愿该怎么填?全国600多座城市...
俗话说:三分考七分报! 高考志愿该怎么填?全国600多座城市、3000多所大学、500多个大学专业,到底如何选?本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专业、学校、城市该怎么选 一 从上高中开始,选大学,选专业,还是选地区,就开始成了众多学生和家长*头疼的问题。就艺术专业而言,如果统……,到时直接填报拿到合格证的校考院校即可,但这样的考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同学呢? 老师希望你报985、211或者是能上的*好学校; 父母希望你报省内或者离家近的学校,专业一定要选*热门的; 同学希望你跟他一起去*喜欢的大学; 而亲戚邻居则认为根本不用担心,反正是大学生就好。 如果不是艺考生,但你的兴趣明确,有志于在某一领域发展,又考取了高分,那么填报志愿就很容易了,选择的余地非常大。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上大学的主要目的是毕业后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至于学什么,能符合兴趣更好,不那么符 合也没关系。 那么,填报志愿时,专业、学校、城市到底应该如何 抉择呢 城市比大学重要 二 在详细研究了不少高校,仔细对比就业、升学方面的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在学校和城市之间,第*选择城市!第二选大学,第三选专业。 要知道,对普通人来说, 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就业, 大城市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工作机会, 而在中小城市,你的专业可能连一份不错的实习都找不到。
专业靠谱很重要 四 选专业,就是选前途。 如果你有自己非常喜欢或者擅长的专业,那就优选喜欢的。 根据武汉大学的报告显示,工作不对口的毕业生中有31%是因为 对专业相关工作不感兴趣。学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专业才更能学有所用。 如果没有的话,你可能需要注意避免一些雷区。 同一份报告显示,34.5%的毕业生是因为专业对口相关工作少而从事其他行业。所以选专业时还要注意这些专业的发展前景。 据麦可思2022年版就业蓝皮书(包括《2022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2022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显示,近五年绿牌专业如下: 得益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多个信息技术相关本科专业连续绿牌,高职绿牌专业多与铁路交通相关。具体来看, 本科信息安全、网络工程专业,以及高职社会体育专业连续五年绿牌。 其中, 2022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网络工程、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数字媒体技术、 高职就业绿牌专业包括铁道机车、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供电技术、社会体育、发电厂及电力系统、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专业学校和城市不可兼得怎么选 五 报志愿,专业、学校和城市三者都能兼顾、都能满意的考生实在是幸运的,但毕竟是少数人。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三者是不能同时满足的,究竟该怎样取舍呢?当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参考下面四个“优先原则”进行排序组合吧。 一、职业优先原则 适合职业理想明确的考生: 此原则*适合那些职业理想非常明确的考生。例如就是想当老师等等,那么报志愿就应该从这一职业出发。 例如孩子的职业理想是音乐英语老师,那么: 第一步,找出与这个职业直接对口的专业,即音乐教育专业。 第二步,找出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学校太多怎么取舍? 一是用分数取舍,即重点关注自己分数有可能达到的院校,包括可上可下的大学,除此之外,与分数不匹配的更高或更低的学校就可以不予考虑了。 二是分类取舍,例如,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学校很多,类别有师范大学、综合性大学等,按照哪类大学毕业后更容易当上老师进行排序取舍。 如果分数能上“双”大学的话,那么,就选你*喜欢的大学,报考与中学课程相关的专业,再努力考过教师资格证书,提高做教师的综合素质,毕业后也可以通过应聘的渠道当老师。 如果分数一般,只能上一本的省属大学,甚至是二本的学校,建议报师范类,这样,离教师这个行业会更近些。 第三步,找出孩子所喜欢的未来就业或读书的城市。 第四步,通过优选,进行排列组合。职业-专业-学校-地域;或者职业-专业-地域-学校。 最后,按照高考志愿表的要求,排列出学校的顺序和每个学校第二、三、四等其他专业的顺序填表即可。 不适合职业理想不明确的考生: 其实大多数考生,还没有明确的职业“脸谱”,那就先选择合适的专业吧。 二、专业优先原则 此原则*适合以下两类考生。 1.专业特长明显的考生: 例如,就是喜欢设计、数学、或物理、或外语、或经济等等。那么报志愿时就要从这些相关的专业出发,在分数有可能达到的范围内,进行排列组合。 如:专业-学校-地域-职业,再根据孩子其他方面的个人喜好,进行优选,最后,按照志愿表的要求,排列出学校的顺序和专业的顺序即可。 2.高考分数较低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分数只是能考取一般应用型大学,特别是民办学院或者高职专科,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 第*,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也就是说,当你毕业后求职找工作时,靠的就是这专业的一技之长了。 三、学校优先原则 此原则*适合那些专业特长不明显,什么专业都好,或什么专业都不太好的考生,其实,这样的学生是大多数。 1.*优秀,没有弱科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优秀,能上大学的话,那么报志愿时就要遵循学校优先原则。因为,社会上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提出,也会暗中立下这个规矩。 总之,本科是你的第*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需要倍加重视。当学校与专业不可兼得时,如果能上学校,专业可不必太纠结。请认真思考以下这三个问题,之后你就会明白: 第*,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 第二,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 第三,你确定你喜欢学什么、干什么了吗? 这一切,上大学和工作后都还存在很大的变数。 2.*中上,各科均衡的考生: 这样的考生,什么*都不突出,没有*强的,也没有最差的。往往什么专业都可以,那就把学校放在首位吧。 四、地域优先原则 如果你在职业、专业、学校等方面都没有特殊要求,那就地域优先吧。 在哪里上大学真的很重要!无论是文化底蕴,经济活力、政治视野、同学人脉、还是就业机会,大学四年会影响你的一生。 难怪莘莘学子对自己理想大学的所在地都有惊人相似的排序: 首先是北、上、广、深等国际大都市; 其次是直辖市、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以及非省会的如厦门、青岛等国内中心城市,还有西北、西南、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三是不发达的地区的省会城市及沿海地区的非省会城市; 最后才是不发达地区的非省会中心城市。 每个考生对大学所在地都要认真对待,综合考量。 -END-
解锁更多精彩
来壹零陆,奔赴理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