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志愿时,专业、学校和城市的选择 是大多数考生都会面临的“...
填报志愿时,专业、学校和城市的选择 是大多数考生都会面临的“难题” 不少同学在志愿填报的时候 为了提高录取机会都会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但是, 进入大学还可以申请转专业吗?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大学转专业的问题。 01 转专业的门槛及形式 我们先来 分析一下转专业对于学生个人的利弊,了解一下高校转专业的2大门槛以及4种形式: 1.转专业对学生的个人利弊 转专业的好处 有些同学为了能够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选择了服从调剂或者填报了冷门的专业,实际上对于自己被录取的专业并不感兴趣。那么就可以选择转专业,去学习自己真正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东西。 转专业的弊端 ①学习压力大。想要转专业的同学不仅要学好当前的专业内容,将要转去的专业知识也要学习,而且还不能有挂科的情况,这样一来学习压力就会变得非常的大。所以转专业并非易事,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能否成功也是未知数。 ②所转的专业也不一定适合自己。有很多同学在转完专业之后发现新专业还不及自己之前的专业,甚至有的同学仍然觉得这个专业不适合自己。 转专业不是小事,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综合考量,还要充分调研目标专业的情况,做好充足的调查后再做决定。 那么,在充分思考后,如果你还是希望转专业,又该怎么转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转专业的四种形式。 2. 转专业的两大门槛+四种形式 除非你特别有才华,可被特殊对待外。一般人转专业在资格上需要跨过两个门槛。 ①转专业的两大门槛 一是对*有要求。比如有的学校会规定,只有平均学分绩点在同专业同年级学生的前10%的学生才可以申请转专业。 第二是转入转出的专业人数有限制,这里面涉及学院之间的协调问题,经费往往是按照学生人数来划拨的,这造成了学院把学生也视为资产,要严防他们流失。这时候学校一般会做协调,例如规定本专业同年级少于60人,转出人数在10%以内。 ②转专业的四种形式 不同学校的规定会有很大的差别。大部分的大学对转专业都要明确的要求及限制,如必须要提出申请、要通过相关测试与面试、即使考核合格也还要受到名额限制等。 零门槛 有些学校对转专业没有太大的限制,只要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申请,学校审查通过就可以。有些可能会适当控制转专业的人数,和热门专业的人数。 低门槛 有一些学校对转专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不挂科,或者*排名在多少名以内等。这些门槛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达到,如果你们真的有转专业的决心的话,达到这些要求是比较简单的。 高门槛 有些学校会对转专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比如要求专业*在排名在30%之类的,还会严格限制转专业的人数,严格限制热门专业的人数,比如规定各学院接收转专业人数控制在全年级学生总人数的5%—10%之内。所以,要转专业的学生即使考核合格,也还要面临名额的竞争。在这些学校,成功转专业的都是学霸。 不能转 当然,也有些学校,或者是部分专业的学生原则上不允许转专业。 如果大家有转专业的需求,一进校的时候,就要找自己的辅导员打听相关政策,做好准备。 特别要注意的是,艺术类专业和非艺术类专业是无法互转的,很多学校还规定文科类专业也不能转到理工类、医学类专业。 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具体的政策,同学们一定要了解清楚。 02 大学转专业到底难不难 大部分学校转专业都有比较高的门槛,成功*是很低的,所以这个时候你可以怎么办呢? (上下滑动查看) 1 再次思考是否有转专业的必要性 建议大家再次仔细思考自己是否有转专业的必要。大家刚刚上大学,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对理想中的专业也并没有切身实地的感受。而转专业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务必要搜集好信息,考虑清楚再决定。 2 了解相关政策 打听清楚学校的政策后,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既然决定要转专业,就要努力完成。 3 辅修第二学位 如果无法转专业的话,可以考虑修第二学位,这样也能让你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只是过程会比较辛苦,因为要同时上两个专业的课程 。 4 专业并非不可替代 大家要知道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并不会从事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大部分专业的“专业性”并没有那么强。你们以后工作了就会知道,你们的专业并没有想象中的不可替代。 5 认真对待学习 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没有太大的必要纠结专业这件事情。大学的公共课程非常多,每个学院里面,专业课程的差别并不是太大。虽然学什么专业很重要,但是你怎么学,用什么态度学,学完以后要干嘛更重要。 上了一所不喜欢的大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能量正无穷 高考发挥失常,我被迫来到了一所不喜欢的学校,不喜欢到哪种程度? 就 是从进入学校那一刻就感觉到了耻辱,我并不针对学校,而是感觉所在的学校配不上自己的野心,我想过试着接纳它,但是我做不到,这个学校无论哪一方面都不是我想要的,最后我选择了复读。 在一所不喜欢的大学读书,要么去调整自己,选择适应,要么重头开始,再次选择。 我选择了后者。 @狂热分子 所处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进入大学那天,我十分不情愿,但是很多朋友都劝我,大学都是一样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努力。 我听了他们的话,但是现在的自己脱离了初衷,已经失去了斗志,因为大环境摆在那里,想要站起来拼一把,却早已经没有了那个勇气。 在一所不喜欢的大学学习、生活,大概就像是自己辛辛苦苦打怪、升级,最后终于打倒了大BOSS,但是却爆出了一款与关卡难度不符的装备,丢掉了可惜,留下了又占地方,反而给心里添堵,但是又没有重新再来的勇气…… 进了一所不喜欢的大学,该怎么办?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因为所在的大学不理想而失落,又有多少人想要换一个大学生活?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不想复读,大学可以转学吗? 其实大学可以转学,只不过要求很多。 下面来科普一下。 在教育部颁布的修订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对高校转学做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 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难、特别需要,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或者不适应本校学习要求的,可以申请转学。 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转学: (一)入学未满一学期或者毕业前一年的; (二)高考*低于拟转入学校相关专业同一生源地相应年份录取*的; (三)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的; (四)以定向就业招生录取的; (五)研究生拟转入学校、专业的录取控制标准高于其所在学校、专业的; (六)无正当转学理由的。 《规定》还指出,学生因学校培养条件改变等非本人原因需要转学的,学校应当出具证明,由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协调转学到同层次学校。 学生转学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说明理由,经所在学校和拟转入学校同意,由转入学校负责审核转学条件及相关证明,认为符合本校培养要求且学校有培养能力的,经学校校长办公会或者专题会议研究决定,可以转入。研究生转学还应当经拟转入专业导师同意。 对于跨省转学的,由转出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商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转学条件确认后办理转学手续。 须转户口的由转入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有关文件抄送转入学校所在地的公安机关。 由以上可以看出,在大学想要转学,不仅要求严格,而且手续办理过程复杂,如果非必要情况,还是另辟道路吧。 可以选择考取研究生,进入一所自己理想的院校。 如果什么都不想,那就接受现实吧,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才是*关键的。 万一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怎么办? 录取本身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是当你发现被录取的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怎么办呢? 入学后申请转专业 绝大部分高校有转专业政策,有意愿的学生可根据转专业条件提出申请。但基于高校对转专业的人数和*等条件的限制,转专业有一定难度。 特别像一些热门专业,由于报名人数多,难度更大。学院会根据学生情况,综合考量其在原专业大学一年的学习*、相关科目的学习情况、面试表现等进行选拔。 然后经转入学院考核确认候选人名单后报学校教务处审核,审核通过、学校批准后公示,才会正式录取至申请转入的专业。 大学换专业的情况因学校的条件而不一样,有的可以容易点,有的却很难,这是因校而异的。 所以,有决心要转专业的同学,一定要在入学初就了解学校转专业的相关政策和具体要求,做好准备充分才能有转专业的希望。 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 由于转专业的名额有限,还是会有部分学生未能如愿。对于这类学生,可以尝试修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 我国不少高校支持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或读双学位。包括一些二本院校在内,都有专业辅修政策(辅修的比例从20%到60%不等)。 但这将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既要学好本专业,也要花时间学习第二专业。 但如果能把握这一机会,将在获得本专业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获得辅修专业的学位或辅修专业证书。 各高校辅修政策大体相同,一般来说,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申请修读自己喜欢的专业。 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对喜欢专业的求知欲,也拓宽了奖来的就业渠道。 旁听兴趣专业的课程 俗称“蹭课”,也就是自学。目前大学一般实行学分制,课业选择相对比较自由、轻松,课余时间也相对充足。 大家完全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安排好时间去旁听自己喜欢的专业课程。 大学的课堂比较开放,很少会拒绝外专业和外校的学生。只要你有足够的毅力和吃苦精神,一样可以学好你喜欢的专业,如果有考研打算,也能为将来跨专业考研做好准备。 考研 事实上,大学的课程对于所有的大一新生来说都是全新的认识,所以既然那你被选上了这个专业,不妨淡化自己对这个专业的排斥心理,以一种“爱你所选”的心态投入学习,说不定你会发现自己在这个专业还是很有发挥空间的。 万一时运不齐命运多舛……整整四年都错过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考研就是第二春,当然,把握考研机会,需要的付出并不亚于高考的努力。 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难度系数在所有考研科目中是*大的,甚至盲目跨专业考研存在满盘皆输的危险。 尤其是如果准备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基本功不扎实,那么即便最终……。 甚至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些跨专业考研成功的同学最终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等症状。 但是,这也是你大学转专业的最后一次机会了,一定要仔细分析。 几天匆匆忙忙的报考时间,决定的却可能是关乎你一辈子的事情,怎么看都有一点拼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你说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其实最后你没去转专业,也没有努力学习本专业,你在一遍遍抱怨,原地kill time~ 当我们说着: “我不喜欢XX专业”“大家千万别报XX专业”的时候,大家并没有找到自己所谓真正喜欢的东西。 不要把“我不喜欢XX专业当作是一个借口”。 你要相信,大学里的教学资源,满足得了你的天马行空。 关键是,你愿意做,愿意改变,而不是站在原地丧气着。 -END-
解锁更多精彩
来壹零陆,奔赴理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