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画艺术
9月22日下午在京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就此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好落实工作,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增添新动力、开创新局面,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座谈会上,10位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和代表先后发言,就教育改革和发展、文化传承和创新、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建设体育强国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每一位发言代表深入交流,询问有关情况,就一些工作和问题进一步听取意见、进行评点,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大家作了很好的发言,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参会的其他专家和代表提交了书面发言,请有关方面研究吸收。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四五”时期,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我国高校要勇挑重担,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技术攻关。要立足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形成点线面结合、东中西呼应的教育发展空间格局,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要站位全局、着眼长远,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拿出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加快建立完善制度体系,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要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力度。要聚焦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主要问题,加快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创新社会动员机制,健全健康教育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重大疾病,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让广大人民群众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认真总结疫情防控中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和模式,用制度形式予以固化。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完善我国参与国际重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履行国际义务,发挥全球抗疫物资供应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十四五”时期,要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要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要坚持健康第 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要加快推进体育改革创新步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要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和国家队管理体制。要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强化拿道德的金 牌、风格的金 牌、干净的金 牌意识,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要高质量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实现办赛精彩、参赛出彩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中国文艺的时代发展,亲切关怀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包括美术在内的中国文艺风貌整体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广大美术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方向,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感受时代发展,表现中国主题,树立大美情怀,强化精品意识,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主题、体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风采的精品力作。在今年的抗疫斗争中,全国美术界积极行动起来,创作了数万件讴歌抗疫英雄、表现全国人民同心抗疫的美术作品,发挥了凝聚精神力量的社会作用。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迎接建党100周年的日子里,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党的光辉历程、新中国辉煌成就和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的重大主题作品,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中国古代画论曾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在文艺思想的指引下,新时代的中国美术正以丰富多彩的丹青画卷为中国的发展、人民的风貌、时代的精神存形立像,呈现出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态势。
中国美术拥有悠久的历史,最大的特点是一方面在历史的创造中形成了大美为怀、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优秀传统,一方面形成了艺术与社会、美与生活交融相映的文化特性,成为物质文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比翼并茂的动力。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就包括了对美的艺术作品、美的生活环境、美的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期待。因此,十四五期间,中国美术的发展要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相统一,满足步入小康社会的人民群众的审美新期待,这里谈几点建议:
一是持续加强主题性美术创作和现实题材美术创作。推动用美术的方式描绘新时代、反映新成就、讴歌祖国、讴歌人民,在十四五建设期间,进一步形成创作规划,引导和组织美术家更广泛地深入生活,从现实感受中提取素材,用形象记录和表现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自生活现实的优秀艺术作品,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文艺正能量,增进文化自信,具有持久的文化意义。放眼国际画坛,我们在现实主义美术创作上拥有独特优势,特别是来自现实真实感受,又融合中国写意传统的艺术语言,在国际美术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加强主题性美术创作,也将有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名家,有助于在国际美术交流中彰显中国文化精神。
二是加强美术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欧美国家在美术馆(艺术博物馆)建设上起步较早,一批著名的美术馆成为传播和彰显其文化传统与创新成果的文化地标。目前,全国各地兴建了一批美术馆,但建设尚不平衡,不少省会城市还未有一座具备良好功能的专业美术馆(如陕西、福建、辽宁、吉林、甘肃、西藏等),因此,建议将省会城市和省属重点城市的美术馆建设纳入十四五规划文化设施建设,使大量的美术藏品和新创作的美术作品得以陈列展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美的精神食粮。
三是发挥“大美术”的作用,助力经济社会建设。今天的美术已经是一个包括创意、设计、公共艺术、城乡建筑在内的“大美术”概念。创意设计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需要在创意艺术产业上投以更多的政策支持。创意设计也能够为中国研发和制造的产品增添文化内涵,体现中国美学理念,要建立跨行业领域的创新驱动机制,使中国设计促进中国制造,以中国设计增添市场效益,让中国产品成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在城乡建设的过程中,美术的作用不可或缺,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美丽新农村建设,都需要增加美的创造,尤其要深入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营建、造物的美学精神,使绿水青山和艺术人文相交辉映,构筑城乡建筑、公共环境的文化生态。
四是推动社会美育,提高民族审美水平。在中央美院建校100周年之际,给央美老教授亲切回信,提出加强美育的重要思想,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教育部作出了加强学校美育的布署,重视美育、提倡中国审美正在形成广泛共识。在十四五期间,应该从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等方面加大引导和扶持,形成全社会重视美育的风气氛围。要提倡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美的知识,增进美的修养,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重视审美的价值意义。要运用思想宣传和文化阵地进一步引导社会尚美向善,激励美的创造,厚植美的情怀,使中华民族在强起来的征程中更加美起来,铸造持久而坚定的文化自信。
新画艺术美术培训,艺考集训,美术特长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