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达捷国际教育

考研人数不升反降,这届年轻人太聪明,英国一年制研究生恐成热门选择

作者:英硕TOP学校直升班 来源:英硕TOP学校直升班 2024年02月20日

据教育部公众号“微言教育”消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

据教育部公众号“微言教育”消息,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 438万,相较去年下降36万 。
图源央视新闻 近年来,考研人数持续增加,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分别为341万人、377万人和457万人, 2023年增至474万人,创下新高。但据11月22日的报道称今年的考研报名人数仅为438万,与之前众人预测的“考研人数会突破500万大关”的预测向反。 据中青报消息,近五年“双非”院校应届读研群体中, 到“双”院校读研的比例从2018届的43%下降至2022届的37%。 与此同时,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为追求学校而读研的占比也呈下降趋势,因就业难暂时读研的比例有所上升。 考研人数为什么下降? 实际上,这几年各省考研报名人数增长明显趋缓,如四川、陕西等地;东北地区则普遍出现下跌。
稳就业,降低对学习价值的预期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持续增长,大家发现研究生也不能保证有一份体面的工作 ,于是很多只是 出于就业考虑 而非有学术志趣的人放弃考研。 这是理智的回归,是好事情。 如果想通过“卷学历”解决就业问题,此路不通了。未来,研究生会越来越多,这就如大学录取不报到是一个道理。 如果读了研究生也不能有体面的工作,为什么要上? 经 济形势的严峻,让很多人降低了对学习价值的预期。 似乎来到了一个转折点, 就业>考研 。考研人更清醒了,看到了研究生毕业后的优势并没有多少,甚至还不如读研前的就业选择。 对长期经济形势的不乐观, 使很多人倾向于更关注短期的稳定 。刚毕业的年轻人要想办法尽快找到工作先养活自己;在职群体选择温饱,不再花费更多的经济成本去读费用高昂的非全日制研究生。
院校招生结构的变化 近几年,院校不断调整招生结构, 学制延长、缩招、限制前置专业 等趋势明显。 南京大学发布公告,南京大学数学系2024年起停止招收学硕;厦门大学法学院自2024年起暂停招收非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研究生;东北林业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有3个专业停招。 此前, 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双”高校宣布部分专业学硕停招。 与此同时,其他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几年大热的跨考专业——教育学,有不少高校发布公告 限制其考研前置专业 ,非相关专业考生不得跨考。 这就意味着 报考该专业的硬性要求增高 ,给想跨考的同学设置了考研门槛。

比“考研”更容易的选择 随着疫情的放开, 出国需求释放,考研人群被分流了一些 。 在国内太过的情况下, 选择去国外读研镀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比于国内读研“”,不看重本科院校、不需要雅思*、不需要出国读一年预言预科的留学项目近年来更是成为毕业生心中的。选择英国学校硕士预科直升班-减轻考研负担、直升世界百强学校

考公人数逐年上涨
考公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尽管在某些岗位的报录比已经达到了3500:1,但从数据来看,2024年国考共计划招录39561人,较2023年度增加2461人,涨幅近7%,创下新高。报考总人数已达291.4万人,较去年 增加近40万人 小编有话说: 与考研人数下滑相对的,是今年留学市场的回暖。 2023年1-2月,用户对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咨询量同比增长达到133%,加拿大的留学咨询量也增长明显,相比2022年增长了110%。欧洲、英国、美国的留学咨询量也增长了五成左右。 已连续两次考研失败的冯希在今年选择申请国外院校读研,实现自己的深造梦。用她的话来说,考研只能报名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对自己而言是“过独木桥才能上岸”,但申请国外高校研究生却有着多次机会,属于“再不济也有保底”,总能有个学上。 “其实第二次准备考研的时候,我就开始考虑出国读书了,但当时出入境很不方便,家里人也不放心,所以就继续留在国内‘卷’考研了。”冯希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出入境的放开也是促使自己今年决定出国的重要因素。 那些不想在国内继续卷在考研赛道上的同学,早一点选择出国留学不失为一条好的道路。
相关资讯
学院“1+3”国际高校班(OSSD国际班) 24Fall英国大学学费排名 你为你的梦想准备好资金了吗? 北上广等地发布留学生定向选调名单,QS排名前100究竟上榜了几所? 多所学校截止24Fall申请,点击文章获取专属绿色通道 汗流浃背了吧朋友!英多所院校24Fall申请已截止!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