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练琴本身是个极度枯燥的过程,每日不懈地保持练琴姿势和长达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弹奏,别说还在成长时期的小孩,就是大人也很难坚持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智慧型的教育陪伴显得尤为重要,耐心、技巧缺一不可,那么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避免厌学情绪呢?1.培养音乐素养,提升视听审美。在接触一首新曲目之前,家长们可以先和孩子简单介绍一下该乐曲的创作背景,不管是名人故事,还是名曲源由,都可以通过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了解一定程度的音乐历史。小孩子学习的冲劲往往来源于趣味故事的倾听欲,有意识的培养小孩子音乐历史的了解,会更方便孩子集中精神避免盲目练习。
2.避免物质刺激,提升精神上的奖励
有一种心理叫“德西效应”,适度的奖励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而过多的奖励则会导致个体对事物本身的兴趣降低。现在很多家长,碰到自己家的小孩不喜欢弹琴的情况,会和其商量类似“如果允诺好好练琴,就奖励100元”这样的物质刺激。这样的做法,一开始确实可能会鼓舞琴童“积极”参与练琴,但是时间稍一长,孩子不仅会对学习产生浓浓的厌学情绪,还容易不断拔高家长承诺的“奖励机制”,而家长督促的学习也变了味。实际上许多伟大的钢琴家,并不都是从小凭借对钢琴的赤诚热爱才走到最后的。出生在音乐世家的贝多芬,从小便被严厉的父亲督促整日弹钢琴长达七八个小时,在其他同龄小孩还在玩耍的年纪,贝多芬却要忍着想玩的念头继续在父亲的要求下刻苦练琴。寒来暑往,直至贝多芬八岁的时候,他便已经能独立举行公开的演奏会了,与此同时,贝多芬也收获了自己对音乐独特的理解和对弹琴持续的热爱。因此家长们应该正确理解弹琴的本质意义,增强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而不是一昧提高奖励内容。孩子未来的成才之路不一定全部是钢琴,但是钢琴的学习一定会成为其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3.练琴时家长的有效陪伴
孩子很容易认为练琴很枯燥是一件常见的事情,因此家长在一旁有效的陪伴显得尤为重要。在陪练的时候家长可以像大朋友一样与孩子相处,避免因为刻意拔苗助长导致孩子厌学严重,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地,由浅入深的阶段性学习。另外在练琴的时候,凝神对于弹奏格外重要。孩子如果年纪还小的话,注意力难免不集中,这时候家长如果在一旁忙于自己的事情,也要注意行为举止的音量,避免过多打扰到孩子练琴理解的思绪。
弹琴之路,不仅是孩子一个人成长的事情,更多的还是家长携着他们稳稳地走好每一步,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