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家长们需要了解的基础知识
关于院校批次
无论是在我们大家的记忆中,还是过去很多年的实践操作中,如果我们对一个大学不甚了解,那么判断它整体实力简单的方式就是问一句:这个学校到底是几本?
然而,随着政策的变化,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省份选择了合并批次,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合并中模糊了原本的定位,所以对于专业的高考志愿规划师来说,回答这个问题越来越难了。而今天,我们就正本清源,从头梳理一下这些一本、二本、三本院校的来龙去脉。
重点院校
要把这个故事讲清楚,我们要把历史追溯的久远一些,提出一个非常有历史感的名词,叫做重点院校。重点院校这个词语,可以追溯到1952年的院系调整,之后国家陆陆续续确认了一些全国重点院校。这些重点院校很多都变成了我们现在熟知的985、211院校.这些国家重点院校,加上一些原国家部委下属院校,省市自行确认的重点大学等,在1978年恢复高考之后,会被放在本科一批招生;而其他的省属非重点院校,会被放在本科二批招生。所以当时的一本院校和重点院校是高度重合的,也会有很多人把一本线称之为重点线。
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确实是只要过了一本线,那就有很大概率上到重点院校。从2000开始,民办本科院校逐渐出现,特别是一些独立学院。很多省份一开始是把民版本科院校统一放在新设立的本科三批。后来遵循国家政策,逐渐和并批次。首先就是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的合并。这次合并,外加民办本科院校改名之后很难让人分清楚办学性质,让很多学生迷迷糊糊就去了一个民办本科院校。
同时,1990年代以来,很多原来的普通二本院校,也合并了一批原国家部委的下属院校。这些国家部委的院校原本都是一本招生,肯定不可能把他们降到二本去招生。所以当时还会有这么一种情况,一个院校一部分专业在一本招生,一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
如此种种之下,很难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究竟什么是一本,什么是二本,甚至很多时候对于一所学校究竟是一本还是二本都没法用一句话说清楚。而从2016年后,很多省份开始执行一二本合并,到现在新高考改革,所有院校同一批次招生,更是把志愿填报搞成了“一锅乱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也在本科批次,差劲的民办本科院校也在本科批次,本科批变成了真正的鱼龙混杂。
在这种背景下,家长和学生的院校选择就变得尤其关键。一个合理的选择能让孩子挑选到性价比高,对孩子将来发展合适的院校,而一个不合理的选择,很可能让孩子高分去到一个很一般的院校,让院校成为孩子将来发展的绊脚石。
院校和专业的取舍
很多时候家长和学生都会苦恼一个问题:好学校的差专业和差学校的好专业我该选哪一个?似乎大家已经习惯了把院校和专业相互对立起来。但实际上,我们很多时候首先是要追求专业和院校相统一的。
所以,院校选择和专业选择从来不是相互孤立的两个问题,要学会从整体去分析。
翼知升教育高考志愿填报综评港澳院校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