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夏思源心理咨询培训

一位心理咨询师的血泪教训:性格软、不懂拒绝,真的苦一生!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8日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联盟”,记得加★星标★作者:禾苗来源...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联盟”,记得加★星标★作者:禾苗来源:洞见父母前几天,接待了一位来访者。咨询快结束时,她感叹说:“真羡慕你们做心理咨询师的,应该没有任何心理困扰吧?”从业以来,我早就习惯了这种误解。实际上,我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更准确点说——我是一个“老好人”。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取悦症”,也就是常说的讨好型人格。为此,我一度陷入精神内耗中。

让每个人都喜欢是我最重要的目标从小到大,我收到*多的评价是:为人随和,好相处。实则,背后是我的顺从和妥协。我不懂得拒绝别人。别人请求我做的事情,我总是会去做,即便内心不情愿。如果不得已拒绝了他人的请求,我还会生出一种罪恶感。举个例子。大学毕业那年,我只身北漂,进了一家小公司,工资仅够糊口。有一天,高中同学打电话问我借钱。我当时全身上下,只有5000块,还要交房租,内心很犹豫。最后,我还是转给了他3000块,甚至还反思是不是借得太少。那笔钱,同学没有还我,我也没敢开口要。很傻对不对?但我当时真的无法说出一个“不”字,第*反应永远是——如果我不这样做,TA就不喜欢我。

在职场中,我更是如此。因为不会拒绝,经常有同事请我帮忙,熬夜加班是常态。我还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有时候一句话没说对,别人可能都忘了,但我却耿耿于怀。会反复想——这样说对方会不会不高兴?我是不是说错了话?要不要道歉?永远以别人的感受为先,从不考虑自己的情绪。我怕别人不喜欢我,对我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和想法。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会特别小心翼翼,一刻不停地去讨好他人。我也如愿了。身边的人对我都是夸赞,说我体贴入微,无微不至,有求必应。我沉浸在“温柔的好人”这种幻觉中,结果却抑郁了。

讨好了别人,伤害了自己讨好的行为,一点点吞噬了我的快乐。背负着太多的责任,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我时常感到疲惫。白天为了讨好大家累到不行,晚上想起来又委屈到睡不着觉。极度的精神内耗,工作三年,让我深陷抑郁情绪中。我开始变得害怕上班,每天早上睁开眼都是绝望。我也很少与朋友见面,只有在家独处,才稍微感觉舒服一些。身体上也出现问题。体重增加,失眠、脱发、内分泌失调……整个人都没有精神。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我决定裸辞自救。裸辞的那段时间,我切断了所有社交,在家待了整整两个月。

我开始反思:我为什么会上瘾一般讨好别人?为什么没办法说“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心理学书籍中找答案。我了解到,有一种心理疾病叫“取悦症”,典型的表现就是:不擅长拒绝,却害怕麻烦别人;担心产生冲突,不断迎合他人;取悦别人,有情绪自己默默消化;对周围人的情绪非常敏感,在意别人的感受;遇到事情习惯妥协,永远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总之,就是哪怕自己不舒服,也要让别人高兴,回避一切冲突。弗洛伊德提到: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源于童年时期经历的无意识的情绪问题。讨好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也与童年生活与原生家庭有关。一种,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孩子表现优秀时,父母才会表达爱,孩子就会习惯讨好。一种,是父母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上一秒很开心,下一秒就大发脾气,孩子就学会察言观色。还有一种,是父母本身就是“老好人”。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习惯替他人考虑,孩子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回溯过往,我的讨好行为也有迹可循。从小,父母三天两头吵架,长大以后我就会回避冲突。加上妈妈性格急躁,性格也偏强势,习惯主导安排生活的一切。我经常因为一件小事,莫名其妙被妈妈一顿骂。这样就导致我没有主见,习惯听话,做事畏首畏尾,小心翼翼,缺乏自信。长久以来我都是这样的人,以前人际关系简单没太大影响。等进入社会,要处理各种关系,在讨好他人的压力中不堪重负。深入了解内心世界后,我也开始走向自救的道路。

变自私以后我的生活好过多了收拾好心情,我换了一份工作,并决心克服讨好。但说实话,改变真的很难。我依然很在意领导、同事的看法,一声叹气都能让我想很久。面对同事推脱的工作,拒绝的话到了嘴边就是说不出口。继续这样重复旧模式,只会有旧结果。好在我一直坚持看心理学相关的书、课程,不再像之前那么内耗。我也开始按照书中给的建议,采取一些具体的行动——1、列一份清单:不喜欢的事情习惯讨好的人,往往会把自己的需求放置一旁。那么,首先要做的是看见自己:哪些事情让我感觉不舒服。我当时在清单上写上的是——替别人加班干活、很少联系的人找我借钱、去酒吧……明确了这些以后,再碰到类似的事情,我就会提醒自己:是时候该拒绝了!

2、从亲近的人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一个只会顺从的人,拒绝是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归根结底,是恐惧——如果我拒绝,TA会不会以后都不会找我聊天了?有一个心理学实验显示:“大约85%我们担心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如果我们担心的事情真的发生了,79%的结果都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于是,我从亲近的人开始,尝试表达需求。与朋友聚会,我不再迁就朋友,而是说出自己的喜好。在这些小事中,我慢慢改变,对于同事不合理的请求也开始拒绝。 我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反而因为身心负担轻了,快乐不少。3、写日记,保持自我觉察我一直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在日记中,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情绪,还可以认识自我。通过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当然,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为了改掉身上的那些讨好、卑微、怯懦,我用了五年的时间。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我只讨好我自己。

很喜欢一句话:“务必请你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救我于这世间水火。”我相信,有不少和我类似经历的朋友,忽略自己,讨好他人。如果这些行为,没有对你的情绪造成影响,并不是什么坏事。如果你为此变得压抑,处在想要改变却无力改变的状态。那么,我想告诉你:不要强迫自己,与其为他人燃烧,不如照亮自己。真正爱你的人,关心你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你去讨好。如果严重阻碍正常生活,也请记得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从助己到成为心理咨询师,我很清楚:所有的心理困扰都能被疗愈,只要我们愿意走出内心的那座山。

来源:洞见父母(ID:fmczs100),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可有案例、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建议。我们一起,做智慧父母。

加微信咨询
李老师 @华夏思源
微信号:134******09

心理咨询师报考服务中心

微信咨询
相关资讯
所有青春期的对抗,都是童年教育时埋下的雷 10个方法,彻底释放你的情绪(建议收藏) 担心房子成“凶宅”,北京房东驱赶癌症女房客:她还活着,他先怕了 回避型人格:你对他的关心,可能是一种打扰 心理专家提醒:越没本事的父母,越喜欢在这3件小事上消耗孩子,导致孩子自卑入骨
相关课程